仇保興:城鎮化發展需加強城市規劃引導與調控
要正確認識當前高速城鎮化的基本特征,把握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加強城市規劃對城鎮化的調控和引導,這是仇保興副部長1月11日至12日在安徽考察時對城市規劃工作提出的要求。
在皖期間,仇保興副部長考察了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慰問了生產一線的建設職工,并為出席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及合肥市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作了題為《我國城鎮化的特征、動力與規劃調控》的報告。
仇保興副部長指出,當前,我國城鎮化正處在加速期,城鎮化發展呈現持續的加速性、極度的不平衡性、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依存性、與市場化相伴隨性及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保護和破壞的雙重性等重要特征。 在當前農村實際富余勞動力達3-4億,每年新增2000-3000萬新勞動力的情況下,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進步受到農民人均經營土地過少、單戶農戶進入市場交易成本過高、加入WTO后國外農產品沖擊等剛性限制,從長遠看,只有城鎮化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唯一途徑。通過城鎮化大量減少農民的數量,達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的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農民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善。
仇保興副部長認為,黨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鎮化作為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提出,具有深刻的含義。無論是從國際范圍城鎮化成功的模式還是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實際來看,我國城鎮化的正確選擇都應當是通過不同途徑的工業化來吸納農村勞動力,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良性互動。城鎮化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能不能為農民進城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這一過程中,就廣大中小城市而言,企業集群的經濟組織,即圍繞特定的產業或產品門類在某一地理空間形成相關的企業與機構的集聚并發生內部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的產業組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我國東部地區城鎮化的實踐看,由于在企業集群發展中存著工業生產的高效率與城市基礎設施的低效率提供并存、低污染的生產環節與高污染(積累性)的環境并存、企業集群對大城市社會資源的利用與空間距離并存等矛盾,從而對傳統的城鎮規劃模式提出了挑戰。
仇保興副部長強調,為適應我國當前高速城鎮化的要求,要努力改革城鎮規劃模式,加強規劃對城鎮化的調控和引導。城市規劃的功能要從限制大城市的擴張轉向引導、調控大、中、小各類城市協調健康發展;規劃的編制和管制的重點,要從確定開發建設項目轉向各類資源保護利用和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規劃調控的目標要從明確城市性質、規模和功能定位轉向控制合理的環境容量和科學建設標準;城市規劃調控和管理的范圍要從局限于傳統的城市規劃區之內轉向全區域調控和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規劃審批、管理和調整的過程要從行政手段為主轉向依法治理、相互制約、強化監督、全民參與;規劃的實施機制要從政府為主導轉向充分利用和適應,要完善市場機制,調動各類經濟主體建設、管理和發展城市的積極性;規劃的空間管制功能要從追求嚴格分區和秩序性空間轉向兼顧生態優化和經濟活力的多樣性空間;小城鎮規劃布局要從遍地開花轉向突出發展重點,結合企業集群培育,優先發展中心鎮和專業鎮。
1月11日下午,仇保興副部長在安徽省建設廳、合肥市政府負責同志的陪同下,參觀了由合肥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設廳聯合主辦的合肥市規劃展。1月12日,仇保興副部長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合肥望塘污水處理廠工地,看望了奮戰在生產一線的廣大建設者,并把帶來的慰問品送到職工的手中。
在皖期間,仇保興副部長還考察了目前全國最大的氧化溝工藝污水處理廠??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并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和產業化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