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2002年,中央連續第六次在“兩會”期間召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聽取環保工作匯報,并就進一步加強環保工作作出重要戰略部署;黨的十六大報告對新世紀環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將環境保護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并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項重要目標之一,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和嚴峻挑戰。國務院在年初召開了第五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明確了“十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一年來,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6.45‰的形勢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維持在上年水平。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廢氣中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均有所削減;“33211”重點治理工程繼續推進,“三河三湖”水質基本穩定;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改善;生態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生態保護力度加大,但生態形勢不容樂觀。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僅不足三分之一的監測斷面滿足Ⅲ類水質要求,尤以海河和遼河流域污染為重;滇池、太湖和巢湖氮、磷污染嚴重;東海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較重;城市空氣質量基本穩定,超過三級標準的城市比例略有下降,顆粒物污染范圍較廣,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嚴重,所有城市二氧化氮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酸雨區范圍和污染程度穩定,南方地區酸雨污染較重,酸雨控制區內90%以上的城市出現了酸雨;多數城市受到輕度噪聲污染;輻射環境質量依然維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