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園林建設存在四大弊病
城市園林建設存在四大弊病
在日前建設部主辦的園林城市與和諧社會高層論壇上,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副院長
弊病一:生態流于紙面。王浩說,這幾年生態似乎已經成為時尚名詞,各個城市在列舉所做工作的時候總貫以”生態“二字。但事實上,一些城市在進行園林建設時卻違背生態的基本規律,如無視環境敏感區,片面理解生物多樣性等。?
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文化敏感區、資源生產敏感區和天然災害敏感區。城市中的環境敏感區生態十分脆弱,對這些地區進行過度開發不僅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引發自然災害,還會導致自然資源的耗竭,阻礙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王浩說,物種豐富度并不等同于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高不一定表示生態系統最穩定;景觀多樣性高可能意味著生境破碎化(生境,就是指幾個物種的生存環境)。因此,城市園林建設不能一味地通過增加植物種類或景觀類型,甚至盲目地從外地引進物種試圖豐富生物多樣性。?
弊病二:功能混淆不清。王浩將城市園林綠地分為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五大類型。他指出,不同綠地功能的混淆是城市園林建設中出現的第二大弊病。近年來,不少公園綠地忽視了滿足市民休憩這一主體功能。園內大面積的人工水面、嬌貴草種的草坪擠占了人們的休閑空間。而許多城市的廣場也常常使休息設施暴露于陽光之下,無法讓市民親近。?
弊病三:形象千篇一律城市園林是城市對外形象的窗口,然而照搬模仿、追求檔次、貪大求洋的做法使城市園林建設步入“千城一面”的誤區,難以彰顯城市的形象特征。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園林建設中先后出現過的草坪風、大樹風、廣場風、西洋風、熱帶風等現象。指出盲目追求壯觀氣派、貪大求洋;綠化布局唯大是舉,追求大尺度、大氣派、大手筆,是導致目前城市綠地特色消失的重要原因。他說,對國內外園林的借鑒,不應 “斷章取義”,而要根據本地氣候、地貌等自然環境條件,考慮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抓住其真正的精神內涵。
弊病四:設計粗制濫造,設計人員魚龍混雜,設計水平良莠不齊,設計作品粗制濫造,是城市園林建設中的第四大問題。?
有些園林設計方案注重對現有景觀資源的挖掘,忽視對當地歷史文化的理解,導致園林景觀設計毫無特色,有時同一塊地的景觀風格都很雜亂,拼湊痕跡明顯;有些設計片面追求繁雜的線條組合,沒有在立體、多元化景觀空間上下功夫,忽視了人們對室外綠地空間的使用和觀賞要求;有的設計輕視細節處理,造成風格混亂;還有些設計存在著對自然與文化遺產不合理利用的問題。例如在水資源嚴重匱乏、游人量少的地段建設大面積的水面和噴泉,有的城市甚至達到了“逢園必水”的地步。?
針對上述四大弊病,王浩指出,城市園林建設就是要處理好傳統特色與開放引進的關系,將園林建設以審美價值取向為主轉換到以生態價值取向為主。他相信“從可持續發展戰略出發,依靠現代園林科學技術,依托自然環境條件和歷史文化,建設科學生態、特色鮮明的園林綠地將是城市園林發展的趨勢”。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