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與臺灣文大簽訂協議 共創兩岸景觀教育未來
跨校新合作、新思維、新感動!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
景觀學系郭瓊瑩主任提到,很高興東海大學和臺南大學的教授及學生們共同參與這場盛會,顯見景觀教育的課題已日受各大專院校的重視。
而面對環境的變遷,生態環境的破壞,俞孔堅院長在專題演講上痛心說,工程的崛起造成“桃花源的迷失和生存藝術的消逝”,包括臺北的基隆河和中國大陸的海南島皆是失敗的案例,由厚實的水泥建造的圍墻對美麗的大自然來說都是異類,“化妝的藝術”最可悲!
士人景觀世俗的觀點是“下層文化”,但上層文化在俞孔堅院長眼中更是“空洞可悲”。俞院長提到,封建文化是一脈相承的無知,也代表價值觀的消逝,尤其外界認為是極致藝術的圓明園其實是禍害,它被八國聯軍消滅是必然的結果。
俞院長說,“裹小腳”是另一種封建文化,這種悲哀延伸至“仕女畫”和“太監”等摧殘人性的表現,這是假的美,不是自然的美麗,即使后來孫中山把“人”解放,但我們的“環境”卻停留在原地。
而面對全球熱烈討論的2008年北京奧運體育館“鳥巢”,俞院長抨擊,“鳥巢”建筑物每平米需
俞院長語重心長的說,近20年中國大陸的土地被糟蹋的體無完膚,景觀設計學應以“宏觀”、“中觀”和“微觀”方向為環境效力,如沈陽建筑大學以“稻田”設計校園,而非傳統的“草皮”,黃橙橙的稻田吸引青蛙和鳥類,學生
原文:http://epaper.pccu.edu.tw/?mode='yes'&NewsNo=9504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