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園林規劃設計和種植結構指導意見
關于印發《天津市城市園林規劃設計和綠化種植結構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區縣城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局屬各單位: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市城市園林規劃、設計和建設水平,更好地實現建設“國家園林城市”和“綠色天津”的目標,經過專題性課題研究和多次專家論證,市園林局擬制了《天津市城市園林規劃設計和綠化種植結構指導意見》,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各級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園林規劃設計的審查管理,對大、中型綠地建設方案進行嚴格把關。要嚴格現場調查勘測制度,設計人員設計前必須對設計地形、水體、植被、周圍環境、歷史沿革進行調查研究。設計人員要充分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和趨勢及新植物材料的生物學特性,不斷創新和學習新的設計理念。園林生產和科研單位要重點搞好引種、馴化、繁育、推廣彩葉植物、觀果植物、觀花植物、宿根花卉、地被植物、爬藤類植物等,增加植物多樣性。
二ОО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天津市城市園林規劃設計和綠化種植結構指導意見
一、天津的立地條件天津地處北溫帶半干旱氣候區,冬春季干旱多風,年降雨量約556mm,且多集中于夏季。市區及其東部區域為退海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鹽堿、粘重、通透性差,鄉土植物種類較少,城市綠化需采取工程措施,實施綠化的自然條件較差。
二、園林景觀設計指導原則
㈠適地適景、因地制宜原則。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造景,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自然美與幾何規則美結合,運用好比例、節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則自然,宜規則則規則。樹木整型修剪規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㈡植物造景為主原則。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
㈢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原則。達到生態性與觀賞性的統一,綠與美的統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一。
㈣生態建園與文化建園結合原則。設計既要符合生態學原理,又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
㈤以人為本原則。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入性和可參與性。發揮好園林給人蔽蔭、給人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㈥地方特色原則。從天津的自然環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將城市歷史文脈融入園林設計,利用好耐鹽堿植物和天津的自然水系,創造富有水鄉情調和田園氣息的“津味”園林。
㈦整體協調原則。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境及整個綠地系統的協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環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調統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
㈧整舊如舊原則。老公園、舊綠地的改造要保存其流風遺韻和歷史信息,盡量保存古樹、大樹、建筑和舊有布局。
㈨師法自然原則。師法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造園達到“雖如人做,宛自天開”的效果,綠地要開放、簡潔明快。掇山疊石要有山野之味,理水造池要有水鄉之韻。
㈩繼承與創新結合原則。融會貫通古今中外園林藝術,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園林設計始終與時俱進,富有時代新意和內涵。
三、綠化種植結構指導原則
㈠基本原則
1、適地適樹,適地適草,分類指導原則。綠地功能和布局要求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植物種植結構也應不同,宜樹則樹、宜草則草,使綠地在造景、綠化、美化等方面發揮最佳綜合效益。
2、喬木為主,喬、灌、花、草、藤復層栽植原則。合理密植,達到單位綠地面積生態效益最大化。
3、鄉土樹種為主原則。利用好鄉土樹種、草種來體現地方特色。
4、植物多樣性原則。主要通過植物的豐富度來體現。
5、速生與慢生、常綠與落葉、名貴樹種與經濟樹種合理搭配原則。
6、利于綠地穩定、節水、可持續發展原則。根據綠地開放程度和人對綠地的影響來選擇植物。
㈡種植結構總的指導參數
1、總量控制,1/4原則。即25%的喬木,25%的灌木,25%的地被草坪,25%的硬質地面和小品。
2、天津綠地總體的樹草比為7.5:2.5(非林下草面積)。
3、常綠喬木:落葉喬木之比為1:4,常綠灌木與落葉灌木之比為1:3。
㈢不同類型綠地的“樹單位”和植物豐富度參數
根據生態學原理和生物多樣性原則,提出“樹單位”和植物豐富度概念,目的是使園林綠地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形成群落結構穩定、植物種類豐富的綠地。確定“樹單位”,保證了樹木在綠地中有充足的位置,滿足“樹單位”要求后,樹下草越多越好,達到多種樹和林下草并舉的目的。
“樹單位”是“百平方米樹木量”的簡稱,指每100平方米綠地擁有“喬木單位”的量,尤其是優勢樹種所覆蓋的地面。包括喬木、灌木、綠籬所覆蓋的地面。“樹單位”用T(英文Tree)表示,“喬木單位”是指一株成年喬木樹冠所覆蓋地面的面積。1株喬木相當于1個“喬木單位”;3株灌木相當于1個“喬木單位”;50株月季相當于1個“喬木單位”;10延米綠籬相當于1個“喬木單位”。
植物豐富度是指每個完整綠地擁有的植物種類。植物豐富度用S(英文Species)表示,植物豐富度和綠地的面積有一定的正比關系,綠地面積大,植物種類就應該多,反之,則少。為了便于處理植物豐富度和綠地面積的關系,特規定各類綠地達到植物豐富度指標時的參考綠地面積(用Sq0表示),綠地面積小于此數,S值可適當減少,綠地面積大于此數,S值可適當增加。
以下綠地的“樹單位”和“植物豐富度”的確定,是以結構較為穩定的具體綠地(15年以上)為基礎,結合綠地功能測算出來的,較符合天津的實際。
公共綠地:
廣場綠地:T≥2;S≥25(Sq0=1ha)
濱水綠地:T≥5;S≥40(Sq0=3ha)
大公園綠地:T≥7;S≥110(Sq0=100ha)
中公園綠地:T≥6;S≥65(Sq0=30ha)小公園綠地:T≥5;S≥40(Sq0=2ha)
居住區綠地:
居住區綠地:T≥7;S≥40(Sq0=1ha)
專用綠地:
清潔型工廠綠地:T≥5;S≥35(Sq0=0.5ha)
污染型工廠綠地:T≥9;S≥20(Sq0=0.5ha)
部隊、院校綠地:T≥6;S≥60(Sq0=5ha)
醫院綠地:T≥5;S≥30(Sq0=0.5ha)
機關綠地:T≥5;S≥30(Sq0=0.5ha)
屋頂綠化: T≥2;S≥20(Sq0=0.3ha)
道路綠化:
街景綠地:T≥4;S≥40(Sq0=0.5ha)
立交橋綠地:T≥5;S≥30(Sq0=1ha)
防護綠地:
環線綠帶:以喬木為主,以鄉土植物為主,營造多樹種復層混交林帶。
海岸防護林地:用耐鹽堿的喬木、灌木和鹽生植物營造混交海岸林帶。
四、落實措施
㈠加強園林設計的審查管理,推出《綠化設計報批細則》,按照相關程序對重點綠化工程及大、中型綠地建設方案進行審查,蓋章后方可實施。
㈡建立園林綠化設計方案專家審查機制,同時組織專家定期點評講解優秀設計方案。
㈢搞好園林設計方案征集競賽和園林設計創意大賽,培養并推出園林設計大師。
㈣定期培訓設計人員,組織設計人員到國內外考察、觀摩學習。對設計人員的植物學知識進行培訓考核,盡快使設計人員掌握新植物材料的生物學特性。
㈤建立設計人員設計前到現場調查勘測制度。設計前,設計人員必須對設計對象的地形、水體、植被、周圍環境、歷史沿革進行調查研究。
㈥編輯《天津樹木》和《天津園林物候》,便于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參考查詢植物形態和習性。
㈦制定天津市樹種五年應用計劃,落實苗木生產和儲備。
㈧引種、馴化、繁育、推廣彩葉植物、觀果植物、觀花植物、宿根花卉、地被植物、爬藤類植物等。開發利用天津本地鹽生和水生等植物資源,改變“雜草必除”的觀念。
㈨豐富市樹絨毛白蠟和市花月季的品種,把鄉土樹種用好用足,繁育、推廣好鄉土樹種優良品系。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