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不算太小的動物保護工作已經開展了數十年,但是不少動物種類依然滅絕,不少瀕危動物種類的種群數量依然減少。為此,有關專家從新的視角來審視動物保護工作。
糾正對有些動物種類的偏心
在動物王國中,種類繁多。各種動物雖然形態相異,習性不同,但它們各自都在生態系統這個大舞臺上扮演著一個角色,都為生態系統的運轉和循環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然而,目前人們卻對各種動物的保護隨心所欲,不是一視同仁。一些惹人喜歡的動物得到優待,而一些貌不驚人的動物的命運令人堪憂。
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戴維 斯托克對不同種類的企鵝的外貌特征與人們對它們的喜歡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盡管不少不同種類的企鵝的生理結構、生態習性和行為模式比較相似,但因它們的個體大小、體表顏色和面部狀況存在著差異而給人的美感不同,所以人們對它們的喜歡程度不一樣,它們受保護的狀況也有差異。這位科學家認為,人們好像傾向于喜歡也傾向于更好地保護那些顏色漂亮、毛發可愛和形體優美的動物。
其實,這種做法違背了人們保護動物的本意,其結果會使包括人們喜歡并試圖格外保護的動物在內的所有動物都遭遇災難。因為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的生存是相互依賴的。比如,有些種類的企鵝由于受到人們寵愛而倍加保護,但是,如果我們不注意保護這些企鵝賴以生存的食物――一些魚類和甲殼類動物,那么它們最終也會因沒有足夠食物而遭殃。
有一個世界性組織曾于2004年在網上讓網民們投票選舉最受人們喜歡的動物。組織這一活動的初衷是想強化人們的動物保護意識。然而,事與愿違,這實際上是在為有些人有偏向地保護動物推波助瀾。雖然一些名列榜上的動物種類因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得到特殊照顧,但是一些名落孫山的動物種類就不需要保護嗎?沒有了后者,前者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嗎?因此,保護動物應當力戒偏心。
為動物尋覓配偶創造條件
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目前,全球11%以上的陸地已被建成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在有效防止瀕危動物滅絕、提高瀕危動物種群數量、保障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人口和環境專家科塞利恩 莫蓋爾加達最近指出,不少自然保護區規模太小,使動物尤其是一些食肉動物難以尋找到配偶和尋找到足夠的食物,影響了它們的繁殖。
在這位專家看來,如果要讓像美洲豹那樣的食肉動物較好地生存和繁殖,就需要建立幾十萬公頃甚至幾百萬公頃規模的自然保護區。因為在規模太小的自然保護區中,動物種群數量不多,動物尋找到配偶的概率就會降低。同時,在太小規模的自然保護區中動物尋找到食物的概率也會降低,食物的不足會影響動物的性功能和繁殖力。而一些食肉動物種群數量的減少甚至滅絕,將會嚴重影響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可能會殃及其他種類動物的生存。較大規模的自然保護區可提高一些食肉動物的交配概率,也可改善它們的覓食環境。
現在,全世界有大約10萬個自然保護區,而僅有2252個自然保護區規模較大。因此,為了有效保護一些食肉動物,眼下我們需要建立更多的達到一定規模的自然保護區。
從鳥的叫聲中感受鳥的危機
不少鳥的叫聲悅耳、動聽,令人喜歡。鳥的叫聲其實是鳥之間聯系的信號,也是自身心情和對環境感覺的反映。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可以從鳥的叫聲中感受某些鳥是否面臨危機。
人類活動已經毀壞了不少鳥類棲息地,或者將大片鳥類棲息地分隔了開來。西班牙鳥類生態學家在對西班牙和摩洛哥境內的云雀的生態習性進行觀察后發現,因人類活動而失去家園的一些云雀,在遷徙到新地方后會模仿當地鳥的叫聲。在其棲息地因人類活動而被分隔開后,雄性云雀即使仍在原來棲息地生活,但叫聲會趨于相似。鳥類生態學家解釋,這種在較小區域內叫聲趨同的現象表明了云雀已有危機感,因為相似的叫聲有助于它們在危機出現時更好地相互通知和相互交流對策。此外,鳥類生態學家指出,鳥的叫聲實際上是一種鳥類文化。在相對較小區域內生活的鳥的叫聲趨于局地化,它們沒有興趣模仿其他區域內的鳥的叫聲,無疑影響了鳥的呼叫方式的相互交流,這不利于鳥類的發展。因此,當我們發現某一區域內的鳥的叫聲改變并趨于相同時,就應該馬上停止有關的自然開發活動,盡可能將自然環境恢復過來,為鳥類營造良好的生活場所。
摘自 中國風景名勝網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