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產學研結合路 促農民增收致富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助農紀實
開發出草坪草和彩葉苗木兩大產業,帶動3萬多戶農民致富,年產生近4億元經濟效益。
日前,句容市后白鎮西馮村農民在歡慶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時,特地請來了10年前為他們送來第一粒草種和第一棵苗木的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專家,并選出最好的苗木贈送給學院的農林科技示范園,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他們說:“正是有了農林學院的扶持幫助,才有了我們富足的今天。”
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著力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同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走產學研結合之路,特別是經過2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鮮明辦學特色,開發出了草坪草和彩葉苗木兩大富民產業,帶動了3萬多戶農民致富,年產生了近4億元的經濟效益。省委書記李源潮去年兩次來學院視察時,稱贊該學院是“‘以工帶農、以工投農、以工改農’的好典型”。
草坪草是學院產學研一體化辦學中誕生的第一個產業。1995年,在草坪草種莖快繁技術和無土草毯生產技術獲得兩項國家專利后,學院在全省建立了500多畝規模以上的基地6處,以“基地加農戶”的形式帶領農民生產和銷售。學院成立了草坪開發公司,進行草坪草的產業化開發,采用技術轉讓、合作開發、聯合經營等多種形式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幾年來,學院以句容市為中心,在全省20多個縣市建起了草坪生產基地9萬多畝,帶動2萬余戶農民種植草坪,每畝農田的純收入達到3400多元,年產生效益近3億元。受益的農民以樸實的語言贊譽學院“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
“彩葉苗木”是該院在產學研一體化辦學中誕生的又一個富民產業。近幾年,學院投資500多萬元,先后從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國引進彩葉苗木品種186個,通過引種觀察、篩選,進行梯次開發。首批開發的“紅葉石楠”品種,儲量占全國總數的1/2,現已推廣到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共計有2萬多畝的面積。已有4000多戶農民從事這一苗木的繁育,每年產生純效益8000多萬元。如今,北京奧運村等多個全國大型項目上都可見到該院繁育的彩葉苗木。
學院開設的所有專業均以服務“三農”為目標,給農村送去了大量的急需人才,一大批畢業生成為農林戰線上的技術骨干。近兩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1項,市(廳)級科研推廣項目28項,去年課題項目經費首次突破1000萬元,已先后建成了“江蘇林木資源庫”、“江蘇草坪種質資源庫”、“江蘇彩葉苗木試驗示范基地”、“小梅山豬育中心”、“江蘇省農林科技示范園”等。科研成果通過基地的轉化,立即成為服務“三農”的致富項目。“可拆式種植缽”專利技術成果,被省農林廳列為全省林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三項工程重點推廣項目。“無土草毯”專利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傳統草坪生產破壞土壤耕作層的難題,有效地保護了基本農田,同時還具有重量輕、易運輸、成景快、防雜草等優點,為草坪走進千家萬戶提供了技術保障。
該院還成立了專門機構,抽調優秀教師奔赴農村第一線為農民服務。3年來,該院培訓農民2萬多人次,其中為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培訓3000多技術人員,受訓人員基本掌握了一至兩門實用技術,80%的人員成為當地的技術能人。去年,該院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稱號。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