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總裁陳相強訪談
景元花園:景觀生態學指導下人居環境的典范 |
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總裁陳相強訪談 |
用景觀生態學理論指導藍天園林的建設實踐
陳相強:在“天人合一”為基本精神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傳統園林天然具有生態學的合理內核。然而將現代生態學知識引入園林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國還是剛剛起步。我2002年師從浙江大學博導王兆騫教授開始研究景觀生態學,并將景觀生態學理論引入到藍天園林的工作實踐中。通過這幾年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生態園林理論和技術體系,來指導我們的園林建設。景元小區是我們生態園林中人居環境理論和技術成功運用的典范,它在人與環境、建設與保護、繼承與發展、洋與中、生態技術等方面的處理都較好地體現生態園林的宗旨。
最佳人居環境:人們的活動(適宜人居)與自然環境的良好自我循環(生態)和諧相處
陳相強:我們認為,生態園林是指,在保護原有自然環境,并加以合理引導和修復,使其生態系統良好的前提下,營造適宜人居的景觀,在這里,人們的活動與自然環境的自我良好循環和諧共處。生態景觀與一般景觀的主要區別在于:生態景觀在建成并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后,能夠自我良性循環,不需太多的人工干涉和投入,最終形成頂級植物群落;而一般景觀在建成后仍需不斷的養護,一旦停止,便不能維持。
所謂風景,必然有一種原始、自然的美。住宅區營造不能破壞這種美,而要和這種美協調一致。當人居需求和原始風貌的保護相沖突時,應讓位于保護,因為原始風貌的景觀價值在于:它是千年唯一的,是真實和諧的。人居需要應在順應它的同時,找到自己的附屬位置。這才是真正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景元小區在設計和建設中,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原有的自然環境,將園區內的自然河道保存并加以自然式生態整治,居民的住宅依河順勢而建,廣場、小品、園路等硬質景觀在合理地滿足人們出入、觀賞、休閑活動的人本性需求下,減少不必要和過多裝飾性硬質景觀,最大程度地恢復和提高園區的綠量,較好處理了建設和保護的關系。
園區內的自然河道在生態整治下,河岸是自然式駁坎,水陸交界為濕地,種植濕地植物,水里選擇性放入一些魚類,形成良好的水生態系統。河道經過整治后,已經能自我良好循環,不需要人工的維護。
細節中體現生態園林的理念:古橋、湖石、綠化車庫、“拿來”植物
陳相強:在現代城市化和舊城改造的大潮中,想在一個普通的住宅區里尋找城市歷史遺存絕非易事。而我們在設計時發現景元小區的河道上有一座兩百年以上歷史的殘破古橋,原來的規劃中這座古橋要被拆掉,我們向開發商提議,為了延長景元的歷史,古橋給予保留。現在古橋一端入口處被圍墻攔住,上面還保留“拆”字,另一端野花朵朵盛開,給了住宅區一種別樣的美和味道。這種景觀的做法和處理,在別的住宅區內很少見到。既非文物保護,又不同于一般江南古典園林式營造,除了達到延長景元歷史的目的外,還給普通的住宅區增加新的景觀元素。
景元小區的概念設計是由新加坡的設計公司來做的,整體風格比較現代、歐化,后來我們在景觀河和九曲橋的具體設計中,加入了中國傳統造園的理念和元素。然而更能表現江南園林獨特韻味的,則是幾棟私家別墅的疊石理水。太湖石疊成的假山和駁坎,傳統的曲欄和花架,桃紅柳綠的植物配置,以及“水通意遠,藏曲縈繞,莫辯來蹤去跡”的理水模式。再現了“一拳石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里”的古典園林中“壺中天地”的藝術境界。
現在車庫頂板上綠化已成時尚。但在我們剛接手景元項目時,綠化車庫還是個新鮮事物。為了盡量節約開發用地,我們向開發商提議將車庫設置到地下,同時增加住宅區綠化面積,在車庫頂板上進行綠化。我們在車庫頂板上綠化,不只是種草和灌木,而且還要種植相當大的喬木。在頂板上造一個個水泥樹池,在池里填土種樹,在土壤保水排水、荷載控制、合適植物選定、土壤肥力、綠化養護等方面,對我們的園林施工提出很高的技術要求。我們的園林工作人員把車庫頂板綠化作為生態園林的一個課題來研究和攻克,最終圓滿地完成了這個課題。
我們在選擇優良鄉土樹種為骨干樹種的同時,根據臺州的地理氣候特征,大膽地引用觀賞價值較高的南方樹種進行馴化,例如引種的加拿利海棗、棕竹、白蘭、榕樹、銀海棗、鐵樹、南洋杉等現在都能夠良好的生長。不僅豐富園林植物品種,形成植物多樣性和景觀的多樣性,并成為臺州地區的獨特植物景觀。
摘自 園林在線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