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類文明正處于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階段。生態文明是文明的一個方面,即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對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的。這是基于人與自然的4個方面的關系的。
一、世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由自然和人類社會所組成。任何一方的健康存在和發展都依賴于其它方面的健康存在和發展。
二、人與生物圈關系的邏輯悖論。人如何對待自然和生物圈是文明的問題。人類活動必然影響和改變自然界,但自然界的穩定和平衡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社會生產依賴自然資源的持續供應,但是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人類有物質生產,但自然環境的容納量是有限的。所以,人與自然關系中的矛盾和統一構成了生態文明的核心內容。
三、人類社會為生態文明努力。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進行理性反思的產物。在工業文明時代出現的社會危機主要表現為,巨大的貧富差距、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核戰爭的威脅、人口劇增、難民潮、傳統道德的失范及信念危機等。而生態危機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和生態失衡等。而且上述危機以“問題群”的形式出現。在工業文明的框架內,人類必須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實現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型。
四、生態文明的世界觀轉變。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文明的基礎,文明的轉型首先是人對自然的認識、理解和態度發生重要變革的結果。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正是基于自然觀的轉變而發生的。生態文明的自然觀是有機論的,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自然界為一個整體,自然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是有機的、人對自然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接近真理的過程。人類要力圖與自然和諧相處。
作為我們學校,建議普及生態學知識,讓生態學進課堂、進校園、進入平常百姓家;多舉辦生態文明講座和培訓班;多發表有關生態文明方面的論文。
發表日期:2007年11月1日 出處:北林報 作者: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 李俊清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