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文杯”插花賞析
今年的比賽自9月1日開始,預賽完成“自由選題”一個作品,復賽要完成“自由選題”和“二層竹筒插花”兩件作品,決賽則要完成“螺旋式花束”和“神秘箱”兩件作品。共有70余人參加了此次比賽,參賽選手各顯其能,參賽作品各具特色。最終劉華獲得了此次插花比賽的金獎,武興明、朱道義、汪洪亮獲銀獎,另外還有5人獲銅獎,9人獲優秀獎,上海市插花花藝協會寶山區辦事處獲優秀組織獎。本期特辟專版刊登此次大賽部分作品照片,供廣大讀者欣賞。
照片由上海市插花花藝協會辦公室提供,經過協會會長蔡仲娟女士挑選,副會長蔡俊清先生進行點評。
《加了酸漿果的冰激凌》作者:劉華(金獎獲得者)
點評:作品是一組表現西洋花藝的形式。作者利用圓錐形的玻璃杯,上置兩個半球形的花體,并用氣泡草作垂掛修飾。作品采用了擬物的表現手法,形式如同題名《加了酸漿果的冰激凌》所說的那樣,讓人看了十分親切,生活味很濃。在插花中擬物的表現應為神似,如果完全形同,有如模型,所以采用藝術化的表現能讓人在享受藝術的同時,感受生活的樂趣。
[分頁-landscape]
《心中的花園》作者:汪鴻亮(銀獎獲得者)
點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與憧憬,用花的語言表達是一種手段。古時有心像花一說,借花擬人,借花抒情。《心中的花園》正是運用這一手法,表達了心中所期望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插花創作采用了雙體插花,以龍柳為骨架表現繁盛的林木。用鐵炮百合、月季、文心蘭、小菊等花材,表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此還寓示動物的存在。此作品若能表現得張揚一些,自然的感覺會更明顯。
[分頁-landscape]
《秋盡江南草未凋》作者:劉明華
點評:《秋盡江南草未凋》是一件較為典型的傳統插花造型。有花、有盤、有幾座,三者合而為一,民俗氣息甚濃。作者采用了竹、百合、冬麥、山歸來、小檗、小菊和高山羊齒等,品種不少,用量不大,特別是兩根竹子,一高一低,有著“只須三兩竿,清風自然足”的詩情畫意。兩峰山石和籬墻等構筑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園風光。作品小中見大,趣味盎然。
[分頁-landscape]
《風葉青蔥亦日香》作者:高華
點評:《風葉青蔥亦日香》采用的是雙層竹筒插花。竹樸實自然,沒有一絲奢華,更沒有矯揉造作。花分上下兩層彼此呼應,如飛天舞袖,游龍戲鳳,婀娜多姿。花材只用了桂枝、黃菊、麥冬三種,卻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所用色彩簡約清新,三支菊花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真可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分頁-landscape]
《清風明月聊婆娑》作者:高華
點評:夏日的夜晚,臨窗觀月,看著云月相戲、花影浮動,聽著鳴蟲爭語、風過葉擾,會有一種寧靜致遠的心境。這是看了《清風明月聊婆娑》后的感想。作品清淡而又高雅,散發出淑女的氣息,非常適合夏季室內裝飾。白月季、白洋桔梗,綠色的柳枝、山蘇、竹芋、劍葉等花材,在一般的花店中就能購到。此作品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但尚顯平淡,若能增加其層次感,效果更佳。
[分頁-landscape]
《寶葫蘆新傳》作者:韓海
點評:作品《寶葫蘆新傳》有一種唯美的立體主義思想意識在其中,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界影響,具有較強的個性特征,換言之它打破了傳統的插花審美習慣。插花造型采用卷、穿、平行線排列等手法,只是各方面組合配比稍欠火候。
[分頁-landscape]
《習風送夏爽》作者:朱瑾
點評:《習風送夏爽》采用兩只圓盤狀草編作為插花創作的主體背景,作者加了手柄就成了兩把團扇,并在兩只鐵架的支撐下形成錯落與層次的變化。作者一開始就點明主題,讓人直接順著意境去體會內含所在。花材有針墊花、月季、莧、變葉木、文心蘭、剛草、麥冬等,使用的種類雖多,卻能彼此呼應,對空間處理亦能恰到好處。作品采用了現代花藝陳設方式,又能結合傳統插花的聚合與離散及線條變化等手段,兩者順理成章,自然入扣,而且動感明顯。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