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濱誼:合肥大學城翡翠湖景觀規劃設計
合肥大學城規劃及翡翠湖景區方案設計簡介
項目完成時間:
2001-2003年
同濟大學風景科學與旅游系:
項目負責人:劉濱誼
主要成員:陳威、吳采薇、余露、馬?、王宏達等
1.工程概況
1.1 基地情況
大學城位于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總用地
1.2 地理概況
翡翠湖是以原有古埂水庫為基礎的集中水域,現有水域面積
2.三定導向
定性: 翡翠湖景區是合肥大學城的魂,其以大學校園文化為主題,以生態景觀為特色,而成為高校與城市融合的空間環境,成為信息和文化交流中心,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交流的場所。在滿足學生文化休閑的同時,又滿足市民休閑觀光的需要。
定位: 合肥大學城翡翠湖景區將成為全國高校校園文化交流的中心,市民節假日首選的休閑游憩地。
定形: 成為校園文化交流中心、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城市生態教育基地。
3.總體規劃構思
以總體定位為規劃設計目標,從人類聚居環境學的聚居背景,聚居活動,聚居建設三個層次著手,以“三力”的提升為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價標準,以近期實施建設的項目內容策劃,選址規劃,景觀形態設計為具體內容。
規劃以《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景觀規劃》依據,根據大學城的總體景觀結構,確定了翡翠湖景區“一湖、兩帶、三片、四軸和五區”的規劃結構。
一湖:是指翡翠湖,景區的主體。
二帶:是指景區內的兩條景觀帶,一條是環湖路林蔭道路景觀帶,另一條是環湖濱水景觀帶。
三片:是指景區內南、北、中三大片區,北部為別墅居住區,中部是以生態濕地為核心的生態景觀區,南部是以景觀島為核心的文化休閑區。
四軸:是指景區與周邊地塊形成的四條景觀控制軸線。一是合肥工業大學東西向景觀主軸線;二是安徽大學東西向景觀主軸線;三是合肥工業大學與安徽大學所形成的東北?西南向景觀軸線;四是北部居住區、中部翡翠湖景區和南部公共中心所形成的景觀軸線。
五區:是指景區內的五個功能區。即文化交流區、運動休閑區、休閑別墅區、科技研發區和生態景觀區。
4.功能分區與布局
整個翡翠湖景區規劃水域面積約
(1)文化交流區:位于翡翠湖中部兩岸地段,包括文化廣場、文化交流中心、藝術學院、綜合藝術館、藝術學院島、占地面積約
(2)運動休閑區:位于翡翠湖沿岸兩側,與文化交流區交織布局,包括湖濱草坪廣場、濱水健身廣場、極限運動廣場、親子樂園、密林野趣、垂釣中心、開放公園,占地面積
(3)休閑別墅區:位于翡翠湖北端,包括別墅和會所,占地面積約
(4)科技研發區:位于翡翠湖東南端,文化交流中心的南部,包括科研中心,三組研發組團和環境監測中心,占地面積
(5)生態景觀區:位于翡翠湖景區北端,包括生態濕地、生態博覽園、苗圃,占地面積
5.水系規劃
規劃后的翡翠湖景區的價值在于其湖泊風景資源和生態景觀資源,因此水系是此項規劃工作的重點。
根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的《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翡翠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滿足防洪調蓄、景觀的要求、以及減少土方開挖的要求。規劃步驟及內容包括: 確定常水位、豐水位岸線標高和位置; 確定現狀水庫是否滿足設計庫容要求; 確定是否需要對湖區進行開挖; 估算需要開挖湖面的土方量; 開挖土方量的處理等。并考慮了水源補充及水體凈化的相關內容。
在岸線設計時考慮到豐水位時不致漫溢,枯水位時不感枯竭,因此水岸以斜坡為主,根據不同水位設置游步道,以適應水位高低的變化。整個景區根據不同的岸線功能和景觀要求,分為三種類型:人工自然式駁岸(草坡、卵石、塊石駁岸)、人工規則式駁岸(平臺、臺階、出挑駁岸)、自然生態式駁岸(緩坡、陡坡駁岸)。分別占總岸線長度的44%、20.4%、35.6%。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