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中標淮安“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規劃”設計(圖)
總平面圖
鳥瞰圖
昨日,從淮安市城市規劃局了解到,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在淮安“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規劃”的全國招標競賽中,一舉奪魁。
淮安地處淮河之濱,北聯黃河,南通長江,素來就有“北船南馬”之說,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兼具南北的特征:它不僅是地理、氣候上的南北分界點,同時也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聚集地。因此,在“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規劃”的設計中,設計師充分體現和尊重了場地所特有的“差異”與“融合”的內涵。
“差異”在設計中主要通過植物、色彩、形態的區分來體現。以古黃河為界,在河流兩岸分別種植具有南北不同特征的植物,用色彩中的紅與藍分別代表氣候上的熱帶與寒帶,用形態中的柔與剛分別代表南北文化中的柔美與爽直。而“融合”在設計中主要通過活動的連續性和各種功能的整合加以實現。
同時,設計師還在尊重原有場地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整合,通過一個交通聯系環聯結南北岸,同時用三個軸線把空間全部連接起來,最終形成合理的“一環、兩區、三軸”結構。
一環:主要由標志園的主體雕塑、紅橋和步道連接成一個連續的步行空間網絡。通過這個連續的步行空間網絡聯系南北岸的公共空間,使之整合起來更富有活力和豐富性。
兩區:指北岸的大型集會紀念廣場和南岸的休閑生活廣場,兩者在功能定位上相輔相成,北岸更側重于服務游客,南岸則更多是為市民服務;北岸主要為大型的活動服務,南岸則為小型的活動服務。
三軸:三軸的確定將有助于南北的公共空間能夠更有效地聯系起來,并且三條軸線各有側重,功能各有不同。南北分界雕塑軸??主要是擴大主體雕塑的空間影響力形成貫穿北岸東西空間的作用;主要景觀軸??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景觀節點形成一條景觀虛軸;活動交通軸??利用70年前的橋墩重修一條步行橋,并以此步行聯系南北景觀形成一個環線。
編輯:chla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