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態城市建設的著力點
2008-04-01 18:29:20 作者:丁大衛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次數:
隨著世界工業化的發展,資源、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全球面臨的突出問題。建設生態文明,是基于生態危機、反思傳統發展模式作出的理性選擇。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江蘇省南通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應把握以下幾個著力點。
把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作為重要前提。建設生態城市,首先需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應著力培育市民的生態文明理念,包括生態憂患理念、生態科學理念、生態倫理理念、生態消費理念、生態責任理念等,使建設生態文明深入人心,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中心任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產業。一是發展生態農業。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小戶養殖、海洋捕撈、蔬菜瓜果、畜禽養殖、花卉苗木等特色農業,培育優勢品種,提高農業效益。二是發展生態工業。按照不破壞資源、不污染環境、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不斷深化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近年來,南通市充分利用瀕江臨海、具有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和條件,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設投入,風電開發等已邁出較大步伐。三是發展生態服務業。構建現代商貿體系、信息服務體系、技術保障體系等,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環保服務業,支持各類企業參與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發展,使環保產業成為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興產業。
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基礎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是建設生態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基礎性工作。應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植樹造林,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濕地保護、生態功能區建設以及飲用水保護、開發與整治。近年來,南通市把保護生態環境的著力點放在推進節能減排上,在三個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在推進工程節能減排上加大力度,大力實施節能技改、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二是在推進結構節能減排上加大力度,深入開展化工行業整治,提高各類化工集聚區的污染集中處理能力;三是在監管上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執法體系,強化目標責任制,嚴把項目準入關,嚴格實行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和問責制。
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內容。生態文化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促進作用,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必須注重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在這方面,應切實做好這樣幾項工作:一是加強生態教育。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以普及生態環境知識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目的的國民生態環境教育;把生態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努力培養具有生態環保知識和意識的一代新人;對各級領導干部、企業法人代表、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干部加強生態環保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知識的培訓。二是開展生態科普活動。結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積極開展群眾性生態科普教育活動;將生態示范區建設與生態科普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建設集生態教育和科普、生態旅游、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景區。三是鼓勵公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組織公眾參與城鎮生活垃圾定點分類堆放和資源回收利用等活動,培育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努力在全社會形成提倡節約、愛護生態環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作者為江蘇省南通市市長 丁大衛)
把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作為重要前提。建設生態城市,首先需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應著力培育市民的生態文明理念,包括生態憂患理念、生態科學理念、生態倫理理念、生態消費理念、生態責任理念等,使建設生態文明深入人心,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中心任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產業。一是發展生態農業。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小戶養殖、海洋捕撈、蔬菜瓜果、畜禽養殖、花卉苗木等特色農業,培育優勢品種,提高農業效益。二是發展生態工業。按照不破壞資源、不污染環境、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不斷深化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近年來,南通市充分利用瀕江臨海、具有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和條件,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設投入,風電開發等已邁出較大步伐。三是發展生態服務業。構建現代商貿體系、信息服務體系、技術保障體系等,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環保服務業,支持各類企業參與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發展,使環保產業成為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興產業。
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基礎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是建設生態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基礎性工作。應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植樹造林,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濕地保護、生態功能區建設以及飲用水保護、開發與整治。近年來,南通市把保護生態環境的著力點放在推進節能減排上,在三個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在推進工程節能減排上加大力度,大力實施節能技改、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二是在推進結構節能減排上加大力度,深入開展化工行業整治,提高各類化工集聚區的污染集中處理能力;三是在監管上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執法體系,強化目標責任制,嚴把項目準入關,嚴格實行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和問責制。
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內容。生態文化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促進作用,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必須注重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在這方面,應切實做好這樣幾項工作:一是加強生態教育。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以普及生態環境知識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目的的國民生態環境教育;把生態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努力培養具有生態環保知識和意識的一代新人;對各級領導干部、企業法人代表、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干部加強生態環保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知識的培訓。二是開展生態科普活動。結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積極開展群眾性生態科普教育活動;將生態示范區建設與生態科普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建設集生態教育和科普、生態旅游、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景區。三是鼓勵公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組織公眾參與城鎮生活垃圾定點分類堆放和資源回收利用等活動,培育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努力在全社會形成提倡節約、愛護生態環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作者為江蘇省南通市市長 丁大衛)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