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交易:構筑公平有序建筑市場
??江蘇省泰州市規范招投標工作側記
3月11日下午,江蘇邗建集團營銷經理路朝鳳來到泰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在投標報名儀上刷了兩張錄有企業信息和項目經理信息的“IC卡”,就完成了對一個工程招標項目的報名。
作為外地企業,路朝鳳并不擔心泰州建筑市場有地方保護主義,邗建集團每年在泰州的產值在1億元左右。
1997年,在泰州市紀委、市建設局的聯合推動下,泰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正式掛牌。該中心通過創新評標手段、拓展監管范圍、健全約束機制等方式,讓工程招投標交易在陽光下進行,構筑了一個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場。
路朝鳳說,在這個平臺上,人人平等,過去跑工程說情、送禮、找關系的那套都要收起來,能不能中標全憑企業的資質和實力。
不給權力尋租空間
泰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安裝了2臺IC卡投標報名觸摸儀、8個液晶電視、10多個“電子眼”、1面大型監視墻、1個門禁系統和1套專家語音通知系統。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將招標公告、投標報名、資格預審、投標、開標、定標、中標公示等十多個招投標程序放在電腦網絡上進行,并置于社會公眾的監督之下。
中心主任王有根說,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變過去的“人盯人”為“機器盯人”,讓一切招投標行為都“見光”,最大限度地減少招投標過程中的人為因素,不留權力尋租空間。
所有報名參加招標企業的信息全部錄入計算機,并在網上公示以確認其信息的真實性。采用IC卡報名、智能化資格預審、公開電腦抽簽入圍,由過去的人工搖號變成電腦隨機抽簽,有效防止了事先“打招呼”、借用資質等現象的發生。
評標是招投標中最關鍵的一環。2006年,中心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建立了總數達500多人的評標專家庫,同時開發了評標專家語音通知系統、評標門禁系統。
王有根告訴筆者,現在評標專家的確定都是從電腦里隨機抽取,語音通知系統在評標前半個小時才會通知評標者,評標者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做任何“準備”。此外,為防止評標者找人代替,影響評標公正性等類似事件的發生,每次評標只有被錄入門禁系統的專家,才能打開評標區的大門,一旦進入評標區,手機在屏蔽系統的控制下,專家可以“心無雜念”評標。
目前,泰州市包括縣級市國有資金投資項目100%%采用電子招標方式,計算機評標成功率100%%,電子評標結果實現零投訴。
掃除監管盲區
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100萬元以下的項目可以直接發包,不需要進中心交易。“項目雖小,但由于可以直接發包,容易發生權錢交易行為。”泰州市高教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業耕從事建筑行業30多年,對建筑行業比較了解。朱業耕說:“且不說滋生多少腐敗,就拿項目進入施工階段來說,由于事先沒有進中心核定用哪些材料,一些施工者往往為謀取利益采用劣質材料,這給工程留下很大的質量隱患。”
2004年,泰州市紀委、市建設局聯合出臺《泰州市區小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交易管理辦法》、《泰州市綠化工程招投標管理實施意見》,要求市區范圍內使用國有資金投資限額100萬元以下的小型工程、綠化工程全部進場交易。同時,中心采用競爭性談判、公開比價等形式,進一步簡化項目招投標程序,縮短招標時間。
當年,共有62項小型工程、23項綠化工程進入交易中心進行承發包交易,累計節約資金800多萬元。
朱業耕告訴筆者,高教園區自2005年底啟動建設以來,大小項目達到60多個,一律進中心交易。在招投標過程中,大到鋼材、水泥,小到瓷磚、瓦片,參與招投標的企業都得一一明碼標價,“價廉物美”最終受到青睞。
泰州市建設局又先后出臺了《泰州市前期物業管理招標投標實施細則》、《泰州市區城市房屋拆遷招投標管理暫行辦法》,將小區前期物業管理、房屋拆遷中的工程拆卸納入了招投標監管范圍,掃除監管盲區。
2007年,泰州市區共完成承發包交易527項,交易總額達到40.12億元,節約造價4.08億元,創歷史新高。
不誠信就“出局”
2007年,江蘇華江集團中標揚子江集團綜合樓,由于鋼材、水泥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報價又偏低,華江負責人擔心賺不到錢而遲遲不肯簽訂合同,最終其40萬元的投標保證金作為失信的代價被沒收。
從2003年開始,泰州市不斷加強建筑行業信用管理,在招投標和施工過程中推行投標保證金和廉政保證金,并為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建立誠信檔案。目前,全市已為3375名項目經理建檔,600多家施工企業、30多家中介機構錄入政府數據庫,一旦發現失信行為即被記錄扣分,情節嚴重的甚至被列入黑名單,并在一定時間內取消其參加工程招投標和建設的資格。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