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廈門)園博園設計方案
丁印龍 譚忠奇 王偉軍
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簡稱園博會)是建設部和地方政府共同舉辦的國內園林花卉界最高規格、最高水平的盛會,已先后在大連、南京、上海、廣州、深圳舉辦了五屆,取得了良好效果。第六屆園博會將于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廈門舉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公園協會、福建省建設廳和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共同承辦,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為支持單位。屆時,全國的國家園林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國際友好城市都會參加和辦展。園林界精英云集,各顯神通,博覽會為各參展城市和單位構筑了一個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的平臺。而為之所建的園博園也將成為集國內外園林、花卉及園林產品之大成,流派紛呈,精品薈萃,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的大觀園。
1廈門園博園地理概況
廈門市地處北回歸線北側,屬南亞熱帶海洋氣候,氣候溫暖潮濕,氣流擴散條件好,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大量分布,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根據廈門市氣象臺(1995年-2000年)資料綜合分析,本區域氣象特征如下:多年平均氣溫20.7℃;極端最高氣溫38.5℃(1979年8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1.5℃(1991年12月29日);最高月均溫28.1℃;最低月均溫12.4℃;最熱月份是7月;最冷月份是2月。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6%。年均降水量1188.4mm;年最大降水量1998.6mm(1990年);年最小降水量783.5mm(1957年);月平均最多降雨量207.1mm(6月份);月平均最少降雨量26.1mm(12月份);日最大降水量320mm(2000年6月18日);年平均降雨天數122.7天;最大降雨強度88mm/h。常風向為ENE向;強風向為SE、SW向;年平均風速3.4m/s;多年最大風速38m/s;6級以上大風天數30.2天,以ENE向為主,最多大風日數為53天;8級以上(臺風)大風天數25.8天,以ENE向為主。多年平均光照時數達2233.5小時,日照時間較長,年平均日照率49%。災害性天氣主要有臺風、暴雨、寒潮、大風、雷暴等。據統計,廈門地區平均每年受5~6次臺風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根據園博園用地選址要求,結合廈門規劃區內的現狀及規劃情況,經多方比較和反復論證,并經廈門市長辦公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討論決定,確定位于“華僑旗幟”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區杏林灣的中洲島及周邊水面作為第六屆園博會會址。規劃用地范圍為:西起杏林北環路,東至水域,北到杏林路延伸段、南接集杏海堤,規劃總用地約676hm2,其中陸域303 hm2。這既符合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決策,對廈門市海灣型城市建設也將起很好的帶動和促進作用,更為突顯第六屆屆園博會“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的主題,為形成“海在園中,園在海上”的特色提供了天然條件和環境基礎。
杏林灣地處廈門市北部集美區,東經118°2′-118°5′,北緯24°34′-24°37′之間。北有后溪注入,并靠福廈漳高速公路,南臨集杏海堤,西為杏林村,東接廈門新文教區。
杏林灣區域原屬海灣灘涂堆積地貌,后由1956年人工修筑集杏海堤而成封閉水庫。杏林灣地形較平坦,由集杏海堤中部向北展布,略偏西,呈北向南傾斜地勢。灣內平均水位標高-0.5m(基準:1956年黃海的海平面零點),總面積約12.16km2。現有水域面積約6km2,陸域面積4 km2。杏林灣地層屬于第四紀淤(沖)積地層,基巖為燕山期花崗巖。地下水埋藏深度1.5m左右。原地面高程在-1.0m左右,表層為淤泥層,層厚為0.5-2.0m,其間摻雜有含泥中細砂及淤泥質粘土層。上部為海堤填土,內含大塊石。中間為砂質粘土和粘土層,層厚為0.5m,下部為殘積砂質粘土層。從調查勘察的結果得知,杏林灣水庫水受到灣外海水影響并不大,灣內水仍為淡水,隔離堤內鹽度在0.6‰-0.8‰之間,鹽度變化較小,且越往里鹽度越小。可見海水滲入少量緩慢,再經過隔離堤后對杏林灣水庫影響不明顯。西側魚塘由于人為活動強烈,水體鹽度起伏較大,除去溫泉附近受溫泉影響鹽度明顯較高的各魚塘鹽度0.1‰-4.6‰,平均鹽度在1.6‰,明顯高于杏林灣水庫。杏林灣水庫附近及其西側魚塘附近20cm-40cm土壤鹽度為0.09‰-7.08‰,平均為1.82‰,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標準,就整體上看杏林灣水庫附近及其西側魚塘為輕度鹽化土,而杏林灣水庫附近土壤鹽度均在0.5‰以下,鹽化程度極低。西側魚塘附近土壤鹽化較為明顯,個別地區高達7.08‰,為濱海鹽土。杏林灣水庫底泥均以沙土為主,有些地段上覆30-50cm的淤泥層。杏林灣水庫附近土壤pH值在中性附近,而杏林灣水庫西側魚塘附近土壤pH值變化較大,其中干枯的魚塘底泥均偏堿性,魚塘邊土壤則明顯酸化。杏林灣水庫及其西側魚塘土壤質地多為粉土類,較適合于植物生長。魚塘底泥及干枯后的魚塘底泥多數為粉土,因此將底泥上翻后基本不影響其土壤質地。
規劃后建成的園博園島群地形,是經過杏林灣區清淤吹沙充填,并從區域外補充350多萬m3沙壤土和田園種植土人工造地形成的。
2園博園總體規劃和建設目標
在明確了園博園選址后,建設部和廈門園籌辦積極組織園區的規劃設計工作。在2004年11月21日邀請孟兆禎院士赴廈指導園博園的規劃設計工作,年底邀請了國內外知名的6家設計公司,就園博園的概念性規劃進行方案設計。2005年3月1日建設部城建司邀請了12名國內權威園林專家現場勘察后,對6家公司提供的方案進行論證,選定了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的方案為廈門園博園總體規劃方案,規劃方案經多輪深化、完善后,于2005年5月12日通過了廈門市人民政府組織的評審,6月19日第六屆園博會組委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最終審議通過。
園博園片區規劃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布局,由九個島嶼和兩個半島組成,主要包括園博會主展區、中華教育園、航海文化園、溫泉島等功能區和相關配套設施。

園博園總體規劃圖
第六屆園博會主展區鳥瞰
海上升明月
園博園夜景效果圖
建設中的嶺南園
園博園主大門效果圖
主展館效果
第六屆園博會主展區規劃范圍為園博島、閩臺島、入口管理服務區三部分,規劃用地總面積110.38hm2,其中園博島71.95hm2、閩臺島16.17hm2、入口管理服務區22.78hm2;共規劃三個功能區:入口管理服務區、公共活動區、園林展示區。兩條內外環路和園博大道、園博廣場共同組成園博園“兩環兩軸”的規劃結構。在園博會主展區中,首次將按主要園林流派規劃為國內三大園林流派園區(北方園區、江南園區、嶺南園區)、民族風情園區、現代園區、國際園區、閩臺園區、風景園林師園區和公共園區。園博園的建園目標是“展園精致、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水上園博園”。
建成后的廈門園博園共有“十大園區”:
(1)閩臺園區:占地17hm2,共有14個城市展園,即福州園、泉州園、漳州園、三明“緣園”、南平園、莆田“莆仙苑”、龍巖“閩西苑”、寧德園、廈門“嘉園”、臺北中亞廳、臺南翔鷺廳、臺中展廳、高雄展廳、金門園。展園以閩臺共有的地域特色的古厝及騎樓街市營造閩臺獨特的文化氛圍,體現閩臺同根同源的特性。
(2)北方園區:占地面積約5.1hm2,共有6個城市展園,即北京“同和園”、天津園、沈陽園、西安“絲路源”、石家莊“河北梨園”、鄭州“梨園飛歌”。展園充分利用山體的景觀控制性,突出北方園林嚴謹的視覺控制軸線和莊重的風格,布局規整又富有變化,建筑大氣穩重,在展示皇家園林的同時體現出北方各地的園林風格。
(3)江南園區:占地面積約9.3hm2,共有10個城市展園,即南京園、成都“古堰流芳”、濟南園、長沙園、武漢“楚樂宮”、蘇州園、寧波園、岳陽園、南昌園、常德“黍園”。展園采用江南園林傳統營造手法,布局緊湊,主要建筑以江南水街為軸線,采用“粉墻黛瓦”風格,色彩淡雅,輪廓柔和優美,瀕水而建,形成水鄉建筑風格。整個展園充分展現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特色和古鎮風韻。
(4)嶺南園區:占地面積約4.45hm2,共有4個城市展園,即廣州“嶺南世家”、深圳園、南寧“駱越風情”、北海園。展園設計選取了嶺南特色的景觀元素,秉承嶺南園林藝術的傳統技法,以一個典型的嶺南古村落為設計借鑒藍本,采用青磚、青瓦等材料和各種特色植物,營造出嶺南的園林景觀(圖9)。
(5)民族風情園區:占地面積約3.4hm2,共有6個城市展園,即蘭州“蘭州水車園”、呼和浩特園、昆明“孔雀之鄉”、貴陽“蟬之歌”、石河子“挺進園”、拉薩園。展園圍繞一個中心廣場,在其周邊依照西南、西北各主要少數民族地域特色設置展區。綠化特色有熱帶、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作為生態背景。
(6)現代園區:占地面積約3.9hm2,共有9個城市展園,即上海園、重慶園、大連園、煙臺“煙景薈園”、合肥“和園”、威海園、青島園、香港園、澳門園。全園以“時代樂章”為主題,運用簡潔理性的現代園林設計理念,大膽采用各種新材料、新工藝,塑造豐富的園林空間,充分展示現代園林的最新成就。
(7)國際園區:占地面積約4.4hm2,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園,新西蘭園、澳大利亞園、墨西哥園、美國園、印度尼西亞園、馬來西亞園、菲律賓園、日本園、韓國園、立陶宛園、英國園、荷蘭園、泰國園、新加坡園、法國園、德國園、巴基斯坦園、肯尼亞園、瑞士園、烏拉圭園、埃及園、幾內亞園、南非園、塞內加爾園。全園將各國古典和現代園林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在此展示,重點突出各個國家城市的園林特色和建筑風格。
(8)風景園林師園區:占地面積約2.1hm2,共有8個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規劃建設的展園。本園充分發揮風景園林師的創意、思路,展現不同設計師的園林風格,為國內外風景園林師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現自我的空間,并探索風景園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9)公共及專類園區:占地面積約2.45hm2,共有15個由企業、高等院校、社團組織建設的展園,即廈生企業園、鷺路興企業園、農大高校園、木化石園、水生植物園、市花園、華大高校園、路達中衛藝術園、宏旭達園、北區綠化園、蘭花園、鳳凰木園、羅漢松園、美格農藝園、臺灣瓜果園。展園沿“S”曲線小徑布置,布局簡潔,體現出不同類型的園林藝術,凸顯社會的參與性。
(10)中華教育園區:園區的規劃定位為集教育、文化、休閑為一體,使自然環境、園林藝術和歷史人文有機結合,展現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獨具特質的教育文化。
3廈門園博園建園特色
第六屆園博會以“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為主題,內容涵蓋園林花卉、休閑旅游、自然生態、文化藝術和商貿交流的一次綜合盛會。在建園方面按照景觀精致優美、自然和諧、人文風情濃郁、資源節約、經營可持續的室內外布展要求,建成一個與周邊文教區、水上運動區、城市新區相和諧,具有地域、歷史、文化特色,展現中國主要園林流派風格的水上園博園。
與前五屆相比,第六屆園博會具有“八大特色”。即:
(1)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園博園。園區總面積達6.76km2,其中,陸域面積3.03 km2,為歷屆園博會之最。參展城市最多,參展的國內外城市達73個,其中大陸44個,臺灣地區9個,港、澳2個,國外24個,加上企業、高校、社團建園總數達98個室外展園。植物種類最多,園區內各類植物種類達1500多種。歷屆園博會都在陸地舉辦,而本屆園博會的一大特色是在水上建園。杏林灣水域面積達12 km2,園博園區域內的水面3.73 km2,陸生、水生植物及魚類豐富,水質優良,咸淡相宜,適合開展豐富多彩、驚險刺激的水上運動。在杏林灣聚土為丘,吸沙造地,九島棋布,水陸并舉,園中有水,水中有園。遙看帆檣輕懸,近觀魚翔淺底,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首次按流派建園,園林流派最齊全。把參展城市按園林流派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民族風情園林、現代園林和國際園林,集中展示各園林流派的風格以及各參展地區園林及地域文化特色。規劃理念新,與園博大道貫穿的多島多橋結構,打破了集中建園的傳統,凸顯了開放與創新的理念。總體規劃獲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2007年度分析與規劃類榮譽獎。選址科學,不占耕地,變廢為寶,點石成金,利用原有地形肌理,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3)臺灣地區首次參加,兩岸四地共同建園。臺灣地區有“四市一縣”(臺北、臺南、臺中、高雄、金門)參加室外建園。此外,還建有獨具特色的臺灣瓜果園、美格農藝園、中衛藝術園等特色園。特從臺灣引進66棵大株羅漢松,建羅漢松園。專辟閩臺園區,集中展示福建省和臺灣地區園林特色。臺灣地區學者和專家參會人員眾多,臺資企業、臺灣地區行業社團及民間團體參與程度高。
(4)薈萃國內外最新的造園風格,首次設立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園區。中西合璧,古今相融,中國與外國園林相互借鑒,現代與古典園林交相輝映,充分體現出傳承與發展的主題。國外有24個國家參加園博會的室外建園。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的當今最具影響力的8名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在園博園規劃建園。有42個國家的近70位使領館的成員在園博園國際園區“國際林”種植友誼樹。
(5)岸線濕地景觀豐富,充分體現園林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主題。多島結構使園博園岸線曲折而豐富,是水生動植物的天然良港。濕地景觀豐富,為以紅樹林為主的植物生態群落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共有11個生態島嶼,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植物群落,供80多種鳥類及其他生物棲息繁衍,體現了自然與和諧共存的理念。
(6)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體現園林景觀與旅游休閑的完美結合。地熱資源豐富,擁有天然優良的海水溫泉,水溫可達70-90℃,日出水量達4千t。將建成兩個五星級溫泉度假酒店,和一個大眾溫泉。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除豐富多彩的水上活動外,將建成水上標準的國際皮劃艇賽道和訓練基地。
(7)人文底蘊深厚,文化特色濃郁。園博園緊鄰集美學村,周邊集中了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數所高等院校,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文教區。在園博園內建有國內第一個以中華教育為主題的中華教育園。演繹中華五千年的教育文明。園中有書香濃郁的書院,有30多座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各大園區的公共建筑,配以詩詞、楹聯、匾額、題刻,使園林與文化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8)展會活動創意新穎,首次組織全國園林系統文藝調演。展會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學術活動,論題廣泛,構思嚴謹,富于創新。海峽兩岸四地學者同臺競技,相互學習。全國園林系統文藝調演為本屆園博會首創。
按照慣例,園博會展會將持續半年時間。其間將組織中秋博餅、文藝晚會、園林城市與節約型社會高層論壇、海峽兩岸園林學術年會、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學術報告會、海峽兩岸城市規劃學術交流會、評獎活動、室內專業展覽及全國園林系統文藝調演等活動。園博會閉幕后,廈門園博園將成為一處永久的高檔旅游休閑之所。
4結語
第六屆園博會將成為展示廈門城市特色、提升廈門城市品味的重要載體,將向世界展示 廈門“海上花園”城市魅力。尤為重要的是,園博會將提供一個平臺,讓國內外參展城市充分展示形象,進行園林最新科技成果交流,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交流,從而促進城市經濟、環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園博會會展結束后,園博島的部分區域功能將發生轉變,更多的游樂休閑活動將被引入島內,使園博島不僅是一個國內外游客參觀游覽的勝地,也是周邊市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注釋:文中所有圖紙均由第六屆園博會組委會辦公室提供。其中,園博園片區總體規劃方案由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規劃;園博會主展區規劃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和廈門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室內展館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設計;園博園夜景由廈門市路橋景觀藝術公司設計。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