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廈門)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閉幕式通稿
一、廈門園博園概況
廈門園博園用地選址于“華僑旗幟”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區杏林灣的中洲島。規劃用地范圍為:西起杏林北環路,東至水域,北到杏林路延伸段,南接集杏海堤,總面積為10.82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達5.55平方公里,這既符合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決策,對廈門市海灣型城市建設也將起很好的帶動和促進作用,更為凸顯第六屆屆園博會“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的主題,為形成“海在園中,園在海上”的特色提供了天然條件和環境基礎。
廈門園博園的建設非應景之作,因此,園博園的規劃設計工作從一開始就得到建設部和福建省、廈門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開展規劃設計工作,邀請了國內外知名的6家設計公司進行概念性規劃方案設計,經過多次方案論證,選定了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的方案為廈門園博園總體規劃方案。該方案獲得了2007年度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專業獎項中的“分析與規劃類榮譽獎”,這是我國第二次獲得該獎項,也是本年度我國唯一獲獎的項目。
廈門園博園片區規劃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布局,由五個展園島、四個生態景觀島和兩個半島組成,主要包括園博會主展區、中華教育園、航海文化園、溫泉島等功能區和相關配套設施。“園博島”、“閩南園”及貫穿兩島的“園博大道”是園博會期間的主要展區,“溫泉島”、“中華教育園”和“海洋文化園”是輔展區。在主展區中,“園博島”占地76公頃,將按主要園林流派(風格)建成中國園林園區、國際園區和設計師園區三個景園,主要通過邀請各園林城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國際友城布展建園;“閩南園”占地16.17公頃,由福建、臺灣有關城市和企業共同建設,園區圍繞“曲藝、園藝、茶藝”,將充分展示閩臺兩地的園林風格和文化風情。中華教育園占地約20公頃,是我市在園區內規劃設計的國內首創的主題公園,園區規劃定位為集教育、文化、休閑為一體,使自然環境、園林藝術和歷史人文有機結合,展現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獨具特質的教育文化。園博園的建園目標是“展園精致、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水上園博園”,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生態之園、景觀之園、休閑之園、文化之園。
建成后的廈門園博園將凸顯以下八大特色:
1、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園博園。總面積為10.82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達5.55平方公里,為歷屆園博會之最。參展城市最多,參展的國內外城市達73個,其中大陸44個,臺灣地區9個,港、澳2個,國外24個,加上企業、高校、社團建園總數達98個室外展園。植物種類最多,園區內各類植物種類達1500多種。歷屆園博會都在陸地舉辦,而本屆園博會的一大特色是在水上建園。杏林灣水域面積達12平方公里,園博園區域內的水面3.73平方公里,陸生、水生植物及魚類豐富,水質優良,咸淡相宜,適合開展豐富多彩、驚險刺激的水上運動。在杏林灣聚土為丘,吸沙造地,九島棋布,水陸并舉,園中有水,水中有園。遙看帆檣輕懸,近觀魚翔淺底,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首次按流派建園,園林流派最齊全。把參展城市按園林流派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民族風情園林、現代園林和國際園林,集中展示各園林流派的風格以及各參展地區園林及地域文化特色。規劃理念新,與園博大道貫穿的多島多橋結構,打破了集中建園的傳統,凸顯了開放與創新的理念。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頒發的2007年度分析與規劃類榮譽獎認為,該方案選址科學,不占耕地,變廢為寶,點石成金,利用原有地形肌理,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制定了有意思的開發策略,分析是徹底的,是一個處理場地既有條件極為出色的作品。
3、臺灣地區首次參加,兩岸四地共同建園。臺灣地區有“四市一縣”(臺北、臺南、臺中、高雄、金門)參加室外建園。此外,還建有獨具特色的臺灣瓜果園、美格農藝園、中衛藝術園等特色園。特從臺灣引進66棵大株羅漢松,建羅漢松園。專辟閩臺園區,集中展示福建省和臺灣地區園林特色。臺灣地區學者和專家參會人員眾多,臺資企業、臺灣地區行業社團及民間團體參與程度高。
4、薈萃國內外最新的造園風格,首次設立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園區。中西合璧,古今相融,中國與外國園林相互借鑒,現代與古典園林交相輝映,充分體現出傳承與發展的主題。國外有24個國家參加園博會的室外建園。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的當今最具影響力的8名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在園博園規劃建園。有42個國家的近70位使領館的成員在園博園國際園區“國際林”種植友誼樹。
5、岸線濕地景觀豐富,充分體現園林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主題。多島結構使園博園岸線曲折而豐富,是水生動植物的天然良港。濕地景觀豐富,為以紅樹林為主的植物生態群落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共有11個生態島嶼,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植物群落,供80多種鳥類及其他生物棲息繁衍,體現了自然與和諧共存的理念。
6、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體現園林景觀與旅游休閑的完美結合。地熱資源豐富,擁有天然優良的海水溫泉,水溫可達70?90℃,日出水量達4千噸。將建成兩個五星級溫泉度假酒店,和一個大眾溫泉。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除豐富多彩的水上活動外,將建成水上標準的國際皮劃艇賽道和訓練基地。
7、人文底蘊深厚,文化特色濃郁。園博園緊鄰集美學村,周邊集中了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數所高等院校,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文教區。在園博園內建有國內第一個以中華教育為主題的中華教育園。演繹中華五千年的教育文明。園中有書香濃郁的書院,有30多座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各大園區的公共建筑,配以詩詞、楹聯、匾額、題刻,使園林與文化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8、展會活動創意新穎,首次組織全國園林系統文藝調演。展會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學術活動,論題廣泛,構思嚴謹,富于創新。海峽兩岸四地學者同臺競技,相互學習。全國園林系統文藝調演為本屆園博會首創。
同時,廈門園博園還將呈現九大亮點:一是杏林閣??閩臺文化的展示和延續,二是園博園大門??展翅飛翔的白鷺,三是園博大道??帶狀景觀公園,四是月光環??海上升明月,五是主展館??孕育的綠色,園林的博覽,六是音樂噴泉??綠色暢想,七是溫泉島??溫馨與休閑,八是園博園的橋梁??傳承與聯接的紐帶,九是水上運動??驚險刺激、超越夢想;十大園區:閩臺園區、北方園區、江南園區、嶺南園區、民族風情園區、現代園區、國際園區、風景園林師園區、公共及專類園區和中華教育園區。
二、第六屆園博會簡介
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簡稱園博會)是建設部和地方政府共同舉辦的園林花卉界高層次的盛會,一般兩年一屆,已先后在大連、南京、上海、廣州、深圳舉辦了五屆。我市于2004年4月向建設部正式申辦,經過積極爭取,2005年1月,建設部正式批準第六屆園博會于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廈門舉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公園協會、福建省建設廳和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共同承辦,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為支持單位。
作為國內園林花卉界最高規格、最高水平的盛會,第六屆園博會以“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為主題,以“應用各種園林藝術手法和高科技成果,充分展示國內外現代園林與傳統園林各個流派的園林藝術精品,建成具有海峽兩岸風情,生態和諧,景觀優美,可持續發展的水上園博園”為辦展原則,主要內容包括:室外展園和室內專業展覽兩部分。其中,室外展園主要是由國家園林城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國際友好城市和相關園林企業、高等院校、風景設計師等參展建園;室內專業展覽主要由盆景、插花、賞石、參展城市園林花卉科技成果、園林花卉相關書畫攝影作品等相關的專業展會組成。同時,還舉辦高層論壇和專業論壇等系列配套活動。
第六屆園博會主展區位于廈門園博園內,包括“園博島”、“閩臺園”及貫穿兩島的“園博大道”以及入口區幾個部分,用地總面積110公頃。在主展區中,首次將按主要園林流派規劃為國內三大園林流派園區(北方園區、江南園區、嶺南園區)、民族風情園區、現代園區、國際園區、閩臺園區、風景園林師園區和公共園區。本屆園博會本著“展園精致、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建設成為一個與周邊文教區、水上運動區、城市新區相和諧,具有地域、歷史、文化特色,展現中國主要園林流派風格的水上園博園,內容涵蓋園林花卉、休閑旅游、自然生態、文化藝術和商貿交流,是一次富有閩臺特色的綜合盛會。
第六屆園博會室外展覽最終確定建98個展園,這大大超過歷屆園博會的規模。其中,確定參加室外展的國內城市(含福建9地市及港、澳地區)有44個,臺灣方面5個城市(縣)和3個特色園,境外國家(城市)24個,風景園林師園8個,高等院校2所,一級園林企業4家,專類園8個。室內專業展共有35個單位參展。
三、廈門園博園半年展覽情況
截止今年3月,在開園的半年時間里,園博園實現游客接待量約164萬人次,較好地完成各項接待任務。其中接待黨和國家、省(部)、市級領導人、外國首腦及外國政黨領導人、各國嘉賓等重要領導(含陪同、隨行人員)達6.2萬人次,得到各級領導和來賓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還專門為園博園題名為“廈門園林博覽苑”。
1、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園博園為廈門市增添了一個好去處,一個旅游新亮點,大量中外游客到園博園游覽觀光,為集美地區乃至全市全省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園博園建設,帶動餐飲、交通、賓館、娛樂、購物等旅游配套產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地區的產業升級,促進了周邊地區乃至整個廈門市經濟的增長。
2、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通過園博園旅游項目的不斷開發,為旅游區籌集資金,為集美、杏林等周邊地區的居民積極創造就業機會;有效地發展經濟,做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協調發展。
3、注重資源與環境保護
園區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突出“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的主題,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項資源。園區照明和夜景工程采用智能化控制,節約用電;按照節能高效原則,實行加裝“時控裝置”,并且實現供電、供水自動切換,節省水、電資源。另一方面,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精神。進行濕地景觀、生態小島的建設,讓原本杏林灣水域的野鴨、白鷺、候鳥等80多種鳥類及其他生物有一個棲息與繁衍的場所,不因修建園博園而失去美好的家園。濱海岸線的建設則展示了各種自然生態和野生植物之美。目前,園博園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植物群落,共有1500多種植物,還擬引進珍稀樹種,促進物種的繁衍和演化。
4、促進文化傳承和發展
園博園全方位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豐富多彩的國際園林風格以及中國傳統教育歷史。暢游園博園,既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四大園林流派的藝術風格,領略到國際園林的現代氣息,體會到中國傳統教育歷史和文化瑰寶的魅力、閩臺民俗文化的鄉土風情,各種文化在這里匯聚、傳播和交流。同時,還開展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提高游客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在塑造濃厚的文化底蘊的同時,促進各種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第六屆園博會定于2008年4月16日閉幕。16日上午將組織各級領導及嘉賓參觀園博園,下午在文化藝術中心舉行閉幕儀式暨頒獎典禮,晚上在悅華酒店舉辦答謝晚宴。
第六屆園博會將成為展示廈門城市特色、提升廈門城市品味的重要載體,將向世界展示廈門“海上花園”城市魅力。園博會閉幕后,廈門園博園將成為一處永久的高檔旅游休閑之所,集生態、景觀、休閑、度假、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水上大觀園,是廈門市的另一張重要城市名片。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