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督察已成有效監督手段
2008-04-21 17:08:34 作者:記者 張際達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城鄉規劃督察制度作為一種維護規劃剛性的行政監督體系,以“到位不越位、監督不包辦”為原則、為基準所進行的一系列督察行為目前已經逐漸為地方所接受。在該制度將近兩年的試點工作中,其“監督在事前事中”的特色,在有效維護城鄉規劃的法律地位、避免社會資源浪費的同時,還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規劃體例。
王憲宗:把握到位不越位原則
作為第一批的規劃督察員、第二批的規劃督察組長,南寧、桂林督察組組長王憲宗兩年來感觸最多的便是“到位不越位”原則給工作帶來的益處?!袄习傩罩v得好??‘站的近,走不通’,‘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督察員在工作中保持一個特殊的獨立監督地位,可以給被監督城市提出更多的問題,也更有利于相互交換意見?!蓖鯌椬诒硎尽?nbsp;
在此前舉行的規劃督察工作總結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稽查辦的負責人曾表示,規劃督察員原來大多是各級規劃管理部門的領導,具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并多次參加規劃評審,對城鄉規劃的科學性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如今的督察員面臨著“一次身份的轉換”,從“領跑者”變為“裁判員”,將工作的重心轉移為監督城鄉規劃嚴肅性、權威性,不要過多地介入具體規劃科學性論證,或以專家身份對具體建設項目選擇、局部設計藝術性的高低發表意見。這是規劃督察制度的要求,也是對新任規劃督察員的一次考驗。
在南寧市及桂林市的例行規劃局業務會、規委會會議上,都能看到城鄉規劃督察員的身影。王憲宗說:“我們的職責是‘只搖頭不點頭’,即僅指出地方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式,對于具體方案的定奪我們不發表意見。”目前,督察員的出席在這兩地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制度。同時,區別于以往給規劃局發出意見書的督察形式,督察組目前正在嘗試將問題以信件的方式直接反映給當地分管副市長。通過這種比較柔和的“參謀意見”形式,目前已經使不少問題得到迅速解決,而分管副市長、建規委和督察員協調一致的工作步調,在當地群眾中也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由于桂林市去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廣西排位不高,市委、市政府領導提出了招商引資、加快工業發展、提高財政收入的工作思路。對此,王憲宗認為:“工業發展受城市規模、城市性質、城市布局等綜合條件的影響,這就需要督察組進一步加強同當地政府的溝通,把握‘到位不越位’的原則,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規劃助力?!?nbsp;
劉運琦:規劃督察重在事前事中
作為石家莊、太原規劃督察組組長,劉運琦擁有將近兩年的規劃督察工作經驗。在他看來,規劃督察是一種有別于現行土地和環保督察方式的的新督察制度,不是辦案,不是查案,而是要防患于未然。
在近兩年的督察工作中,劉運琦總認為在具體的規劃督察工作中,督察員在處理手頭工作的同時,還應該將各地集中表現出的共性問題整理后集中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比如開發區的規劃管理問題、城中村改造問題、強勢群體的違法問題等,督察員在規劃一線發現該類問題后以報告形式送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利于相關職能部門及時了解地方動向,為制定政策提供第一手的參考資料。
劉運琦認為,規劃督察員看得到資料,有專業知識支撐,不是辦案和查案,而是要防患于未然。他說,通過實踐,我們總體感覺規劃督察具有專家監督、實時監督、層級監督的三大優勢,建立了一種快速反應、及時處置的層級監督機制,是對現有規劃監督體制機制的完善和創新,可以彌補以往行政監督的缺位。城鄉規劃督察的創新之處便是在于事前和事中監督。在我國進入新的一輪行政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互相協調又互相制約,為規劃督察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行政理論基礎及社會環境。
據劉運琦介紹,為了更好地發揮規劃督察的“事前事中監督”特色,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就加強規劃督察主動性的問題豐富了工作手段,即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對被督察城市的規劃落實情況施行動態監測。目前該工作在鄭州及石家莊已經進入試點階段?!斑^去的督察方式是從報紙上、會議中、巡查中發現問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動態監測技術的落實,已經給規劃督察工作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通過對衛星圖片和規劃圖所進行的對比工作,督察員可以更加主動及時地了解地方建設的變化。這種工作手段一旦全面鋪開,將給維護城鄉規劃的法律地位再加一道保險?!眲⑦\琦說。
摘自《中國建設報》2008.04.16 記者 張際達
王憲宗:把握到位不越位原則
作為第一批的規劃督察員、第二批的規劃督察組長,南寧、桂林督察組組長王憲宗兩年來感觸最多的便是“到位不越位”原則給工作帶來的益處?!袄习傩罩v得好??‘站的近,走不通’,‘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督察員在工作中保持一個特殊的獨立監督地位,可以給被監督城市提出更多的問題,也更有利于相互交換意見?!蓖鯌椬诒硎尽?nbsp;
在此前舉行的規劃督察工作總結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稽查辦的負責人曾表示,規劃督察員原來大多是各級規劃管理部門的領導,具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并多次參加規劃評審,對城鄉規劃的科學性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如今的督察員面臨著“一次身份的轉換”,從“領跑者”變為“裁判員”,將工作的重心轉移為監督城鄉規劃嚴肅性、權威性,不要過多地介入具體規劃科學性論證,或以專家身份對具體建設項目選擇、局部設計藝術性的高低發表意見。這是規劃督察制度的要求,也是對新任規劃督察員的一次考驗。
在南寧市及桂林市的例行規劃局業務會、規委會會議上,都能看到城鄉規劃督察員的身影。王憲宗說:“我們的職責是‘只搖頭不點頭’,即僅指出地方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式,對于具體方案的定奪我們不發表意見。”目前,督察員的出席在這兩地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制度。同時,區別于以往給規劃局發出意見書的督察形式,督察組目前正在嘗試將問題以信件的方式直接反映給當地分管副市長。通過這種比較柔和的“參謀意見”形式,目前已經使不少問題得到迅速解決,而分管副市長、建規委和督察員協調一致的工作步調,在當地群眾中也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由于桂林市去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廣西排位不高,市委、市政府領導提出了招商引資、加快工業發展、提高財政收入的工作思路。對此,王憲宗認為:“工業發展受城市規模、城市性質、城市布局等綜合條件的影響,這就需要督察組進一步加強同當地政府的溝通,把握‘到位不越位’的原則,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規劃助力?!?nbsp;
劉運琦:規劃督察重在事前事中
作為石家莊、太原規劃督察組組長,劉運琦擁有將近兩年的規劃督察工作經驗。在他看來,規劃督察是一種有別于現行土地和環保督察方式的的新督察制度,不是辦案,不是查案,而是要防患于未然。
在近兩年的督察工作中,劉運琦總認為在具體的規劃督察工作中,督察員在處理手頭工作的同時,還應該將各地集中表現出的共性問題整理后集中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比如開發區的規劃管理問題、城中村改造問題、強勢群體的違法問題等,督察員在規劃一線發現該類問題后以報告形式送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利于相關職能部門及時了解地方動向,為制定政策提供第一手的參考資料。
劉運琦認為,規劃督察員看得到資料,有專業知識支撐,不是辦案和查案,而是要防患于未然。他說,通過實踐,我們總體感覺規劃督察具有專家監督、實時監督、層級監督的三大優勢,建立了一種快速反應、及時處置的層級監督機制,是對現有規劃監督體制機制的完善和創新,可以彌補以往行政監督的缺位。城鄉規劃督察的創新之處便是在于事前和事中監督。在我國進入新的一輪行政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互相協調又互相制約,為規劃督察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行政理論基礎及社會環境。
據劉運琦介紹,為了更好地發揮規劃督察的“事前事中監督”特色,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就加強規劃督察主動性的問題豐富了工作手段,即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對被督察城市的規劃落實情況施行動態監測。目前該工作在鄭州及石家莊已經進入試點階段?!斑^去的督察方式是從報紙上、會議中、巡查中發現問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動態監測技術的落實,已經給規劃督察工作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通過對衛星圖片和規劃圖所進行的對比工作,督察員可以更加主動及時地了解地方建設的變化。這種工作手段一旦全面鋪開,將給維護城鄉規劃的法律地位再加一道保險?!眲⑦\琦說。
摘自《中國建設報》2008.04.16 記者 張際達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