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WTO的加入,施工企業都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如何加強施工項目管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首先,施工企業要轉換經營機制,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其次,企業必須集團化、多領域、多工種、多項目進行經營,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競爭環境;第三,企業在改組、改造、改制的同時,要加強內部管理,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改善用工制度和分配形式,合理利用企業資產,加強項目管理,降低消耗,更新設備,提高企業自身的素質,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
加強施工項目管理
施工企業做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施工項目作為施工企業的管理對象,它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在確定的資金條件下,通過對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對生產要素的有序管理,按業主要求生產出用戶滿意的建筑產品。
在計劃經濟時代,施工企業主要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產生了直線型組織機構。這種機構將人員分成兩類:一類是指揮人員,他們需要對自己主管的工作負全面責任,并有權向下級行政主管部門下達指令;另一類是職能參謀管理人員,他們是同級指揮人員的參謀和助手,對下級行政指揮人員及職能機構起業務指導作用,無權直接向下級下達指令。這種組織機構具有統一指揮的優點,吸收了職能制發揮專業管理作用的長處,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但是,這種管理模式只能依靠企業的行政命令進行操作,上、下級之間保持垂直的聯系,使企業的管理層與生產層分離,同級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必須依靠上級指揮人員的指令進行被動交流。企業內部按照固定建制組織施工,存在重復建設及機構臃腫現象。這種機構與項目上要求對生產要素靈活配置的需求相矛盾,違背了客觀規律,造成企業工作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的現象。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施工企業為了提高競爭能力,呈集團化的發展趨勢,跨地區、跨行業、多渠道的施工經營的普及,要求施工企業必須轉換經營機制,改革企業內部結構,達到減員增效,提高企業素質和參與市場競爭實力的目的。這就要求企業對項目的管理應具有以下特點:
??克服直線型管理,使企業的指揮層與作業層,作業層與作業層之間以項目為依托,以企業內部資源為紐帶,以企業的預期目標為目的,加強橫向聯系,形成企業對項目的動態管理。
??科學組織,避免生產資料使用波峰、波谷的疊加,使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更合理、更科學,為保證施工項目的科學性、均衡性、連續性創造條件。
??對于每一個項目,企業擇優選派項目管理人員,由項目經理在本企業內根據項目的具體特征,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建立高效的項目管理部,對具體的施工項目管理全面負責。
??企業與項目之間分工明確,形成事業合力,共同發展,企業從具體項目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及企業隊伍素質的提高。企業不干涉項目的施工,對項目的疑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并提供資源,給予保障。企業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是項目施工的保證。
??項目經理部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依托,橫向聯系,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
??職能部門與項目之間橫向與縱向要互相配合,優勢互補,提高企業的整體優勢。
施工企業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要以企業內部資源為依托,以項目經理責任制為手段,通過對施工項目的強化管理,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以及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組合,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改善用工制度
施工項目的復雜多樣性,要求企業多部門、多技術、多工種的密切配合。為了提高企業的人才使用效率,促進專業技術人才的合理流動,企業內部要打破長期以來的固定項目編制模式,按照企業的特點,并根據企業員工的技術專長,建立人才庫和企業勞務中心,在實行項目施工時,根據項目的特點合理調配人員,完善定員定額。優化勞動組織結構,科學設置工作崗位,測定崗位工作量,按照“精干、高效”原則設置各類管理人員的崗位和人數。實行競爭上崗,擇優聘用的激勵機制,精簡職能部門,減少管理層次。崗位實行能增能減,職務實行能升能降,人員實行能進能出的彈性勞動機制。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向一線傾斜,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用有限的人力完成多個項目的施工。
要極大地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除了改善用人機制,還要改善企業的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工資制度。以崗位定薪,崗變薪變,并同企業的效益掛鉤,通過多種分配形式強化員工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極大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健全資金管理
企業利用資金的流通和運作達到增值目的。項目作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獨立機構需要進行成本的核算,合理籌措運用資金提高項目效益。作為承建工程項目的施工企業,必須有足夠的經營資金,才能對一個工程進行投標,然而,確定承包一項工程需要多少經營資金,則是籌措這些資金進而合理使用安排的首要問題。隨著建筑市場的競爭加劇和施工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施工企業一般都是低價中標。企業開始投標時,就開始向項目注入資金,直到雙方簽訂合同,具備開工條件后,業主才支付第一筆資金。由于前期需要調遣人員設備、購置施工機具和材料、修建臨時設施等,這筆資金遠不能滿足項目上的要求。在項目竣工后,業主需要暫扣質量保證金,所以項目資金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只有等保修期滿后,才能體現出效益來,因此,合理安排資金,是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
在項目實施中,只有依據合同條款,在大量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組織,準確測算出資金的需要量和資金的使用高峰,在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內部項目間的協調來加強橫向交流,實現資金的合理利用,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加強設備管理
現代施工企業跨度大、范圍廣、領域多、種類全,如果大量購置機械設備,必然會造成企業資產的浪費,所以,在施工中應根據企業內部項目之間的特殊性和時間差異,按照“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施工上適用,安全可靠”的原則對項目所需機械進行管理。要保證機械設備管理的順利實施,首先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機械設備的檔案,搞好機械設備的日常管理和保養工作,保證機械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狀態,同時抓好設備的挖潛、革新、改造和更新工作;其次,根據項目的特點,做好設備的經濟性管理工作,根據本企業內部做出的經濟測算,編制詳細的機械設備使用計劃、種類、來源、使用期限,利用項目之間對機械設備需求的時間差和地域不同,合理調配企業內部的機械設備。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