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雕塑公園規劃設計
簡介:通過對廣州雕塑公園的設計思想的闡述,分析探討了以主體性雕塑為載體來展示城市發展進程的公園規劃構思,強調運用現代化造園手法創造雕塑的意境美、空間美。在突出公園主題的前提下,營造不同的園林空間,追求雕塑與園林的相互依托與融合,同時在如何使主題公園在新的形勢下適應游客的觀賞水平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字:雕塑,園林,融合,空間
1 概況
廣州雕塑公園地處麓湖公園所屬的飛鵝嶺地段,與越秀山南北相望,總占地面積為46.3hm2,位于廣州市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公園區域內山體連綿,地形起伏較大,山體的原有植被生長良好。整個公園主干路網已建成,首期已建成開放的羊城雕塑區占地17hm2。遠期計劃建設森林中華史塑區、世界雕塑大觀園等內容。首期工程完成后,已成為羊城的新景點。
2 規劃設計理念及構思
(1)廣州雕塑公園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內涵。它是一部“綠色的史書”,濃縮了廣州市2000多年的文化與輝煌。文化品味高,寓知識于娛樂休閑之中,融藝術與歷史、雕塑與園林于一體。強調文化型主題公園的個性,繼承和運用中外造園藝術手法,因地制宜,保持原有的山林植被,把雕塑、園林、建筑等各種造景要素有機地結合,通過園林山水景物豐富園區的景觀,創造出抒情寫意的園林空間。
(2)雕塑公園有鮮明的個性、園景以雕塑為主體,有別于一般公園將雕塑作為點綴。通過對整個公園的合理規劃,整體環境的創造,并綜合運用造景元素以獲得雕塑所處環境的意境美,追求雕塑與園林的相互依托與融合。每件雕塑并不是獨立存在,它們彼此呼應構成一個動態的連續畫面,使游賞者在園中可游、可觀、可思、可品,觸景生情,達到一種美的享受。
基于以上的設想,依據不同的主題和內容,規劃設置了若干景區,如:以“華廈柱”為主題的雕塑噴泉廣場,以“古城輝煌”為主題的山頂雕塑景區;以反映古老商城風貌為主題的摩崖石刻;以羊城水鄉為主題的山水景區和以“羊城風物”為主題的綠雕區。所有的景區通過園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交相輝映,形成和諧統一的、流動的景觀空間,構成了一個以雕塑為主題的公園。
3 規劃布局與功能分區
(1)主入口區 公園的大門以“華廈柱”作為主體。“華廈柱”由5根高度不等的巨大花崗石柱組成,柱旁配以低矮浮雕墻,以形成對比。石柱上鐫刻的浮雕圖案薈萃了華廈5000年文化的精粹,喻意羊城人繼承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華廈柱恢宏的氣勢和豐富的內涵,具有懾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成為公園一個重要的標志物。公園大門內是半圓形的雕塑廣場,上面放置了12座廣州雕塑界歷年創作的藝術精品。雕塑背面以高大喬木組成濃密的綠化帶,在藍天、綠樹的襯托下,使雕塑作品更富藝術魅力。
(2)“古城輝煌”景區 景區位于公園東北面的山頂平臺上,是以古代商城??廣州的歷史為主題的敘事性園林游覽景區。雕塑以各種不同的古文物為造型題材,反映了古代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的概貌,古拙粗放,造型別致。山頂平臺與雕塑廣場之間以臺階相連,臺階兩旁為鮮艷的花帶,形成了強烈的軸線效果。
(3)云液湖山水景區 以羊城水鄉為主題創作的,位于整個公園地勢最低處,是利用原有的低洼地形因地制宜改造而成。由于原有的地質條件較差及面積較大,在防水設計上利用柔性防水卷材作為防水層,節約了工程投資,取得了較好的防水效果。利用原有的山勢,以英石砌筑形成山溪,小溪迂回曲折,蜿蜒而下流入湖中。湖邊建有一座造型別致的雕塑館,用以展示雕塑或書畫等藝術品。建筑風格具有嶺南特色,室內外空間互相滲透的支柱層為首層層廳,紅砂巖的浮雕作為外墻裝飾。在館外廣場上放置有一根以“羊”字為雕刻造型的“羊柱”,通體刻有各種不同字體的羊字。“羊柱”與浮雕外墻喻意著羊城古文化的歷史內涵。云液湖中設有一個小島,如一葉小舟飄蕩在靜靜的湖面上。近處湖面波平如鏡,遠處山林朦朦朧朧,湖邊的雙層亭臨水而立,波光倒影,猶如一幅羊城水鄉的風情畫卷。
“古城輝煌”景區與云液湖休閑區之間因山體存在一個斷壁,根據這個特殊的地形將斷壁設計為百米巨型壁雕。為了保證固土和適應壁雕的雙重要求,斷壁上采用了噴錨的抽土技術工藝。百米巨型紅砂巖浮雕再現了廣州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出發地之后的繁榮景象。
(4)綠雕區 位于園區西側大片的草坪和以植物為材質的雕塑構成了綠雕區。綠雕區以自然造型的植物雕塑為主,雕塑各具主題,題材輕松活潑,綠地也以疏朗、明快為特點,給人愉悅和恬靜的感覺。
(5)山林休閑游覽區 景區以原有的自然山林為主體,適當設置一些休息亭及園路。在山之高處遠眺公園景色,“遠山近水皆有情”,園內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成一體,使游人心曠神怡。
(6)后勤管理區 此區設于公園的北面,區內設有管理室、電房等。整個管理室被濃密的綠化所掩映,保持了公園景觀的完整性。
4 園路
公園地處山丘地帶,為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園林空間,利用和改造原有地形,在滿足園路坡度要求的前提下,地形地貌的塑造以不破壞原有山體、土方就地平衡為原則。園路順山勢而下,共分三級:一級主干道路寬4m,聯系各個景區;二級路為次干道,路寬2.5m,聯系各個景點;三級路為小步道和登山步道,路寬為1.5m。園路之間適當設置了平臺和小廣場,平臺和廣場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別有情趣的小型雕塑、坐凳和一些建筑小品。
5 綠化配置
(1)主入口區的雕塑廣場綠化以南洋杉(Araucarla cunninghamia)和尖葉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作為主要植物品種,配以常綠的灌木,使雕塑的背景濃綠而簡潔,襯托雕塑主體,更好地表現雕塑的藝術效果。
在主入口區與云液湖區之間的綠地上,植物呈現多樣化,不同的植物品種分別組合配置成特色各異的群落。通過樹木疏密的景觀效果取得了較好的色彩變化,高低搭配,使空間的組織更加靈活。
(2)湖區綠化主要以群植的方式,種植各種不同季節開花的喬木,喬木與灌木合理配置。沿湖岸坡地種植的大片宿根花卉,為云液湖增添了幾分秀色,使整個云液湖四季景色常新,山花爛漫,旖旎多彩。
云溪的綠化以自然為特色,多種植耐蔭、耐濕的植物,植物形態自然美觀。適當種植了一些棕櫚科的植物,以體現亞熱帶風情。云溪源頭的瀑布以茂密的樹林作為背景,溪邊水草盈盈,使云溪顯得自然潤澤,野趣橫生。
(3)山林休閑區的原有植被生長良好,樹種也多種多樣,林相優美。對樹林下層雜亂的野草和灌木進行清理,換種上適合山林生長又易于管理的開花灌木和耐蔭的地被,使整個山林隨著季節的變化有著更加生動的景象。
公園內喬木的主要品種有南洋杉、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印度橡膠榕(Ficus elastica)、尖葉杜英、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紅花紫荊(Bauhinia blakeana)、黃槐(Cassia surattensis)、懂棕(Caryota.urens)、短穗魚尾葵(Caryota mitis)、柳葉紅千層(Callistemon salignus)(Willow-leaf Bottle-Brush)等。灌木的主要品種有大紅花(Hibiscus rosa-sinensis)、尖葉木樨欖(Olea curpidata)、變葉木(Codiaeum variegatum)、紅絨球(Calliandra surinamen-sis)、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美國槐(Cassia coronil-loides)等。地被的主要品種有美人蕉(Cannaceae indica)、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大葉紅草(Ahernanthera ver-sicolor)、鴨跖草(Comme]ina communis)。
6 公園主要技術指標
總面積 17hm2 100%
陸地 16.51hm2 97.2%
游覽區及休憩建筑 2538m2 1.5%
管理建筑 690m2 0.4%
園路及廣場鋪裝用地 2.19hm2 12.72%
綠地 14.09hm2 82.58%
水體面積 0.48hm2 2.8%
后記
雕塑公園建成開放后,獲得了各方的好評,但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遺憾。由于資金的不足,在選擇雕塑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專為公園創作的雕塑數量太少。因此,如何加強公園的文化內涵,提高公園內雕塑作品的質量與數量,使公園的發展與時俱進,經濟效應與環境效應完美結合,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編輯:xua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