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災后重建尤需注重環境與安全
2008-06-12 22:56:53 作者:曉苔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5版 瀏覽次數: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使汶川、北川、都江堰、綿陽等地建筑物遭受了重創,其中一些縣市更已成為一片廢墟。悲痛之后,必定選擇堅強。如何安置災民,以至如何做好災區重建的工作,應該成為下一步重點考量的問題。
地震專家指出,首先,在短期內應建設“簡易城市”,給災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彌補災民心靈創傷。簡易城市是受災群眾集中的避難所,包括簡易學校、簡易醫院、簡易商店甚至簡易電影院。地震剛剛發生后,受災群眾往往關注于拯救親友,災難的滋味尚不及細細品味。簡易城市的出現,能夠給受災群眾一些心里安慰甚至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的心靈創傷。讓他們感覺到,生活還在繼續。
在簡易城市的建設中,必須考慮安全問題。四川地震災區與岷江相鄰,水庫等設施也在地震中受損,進入雨季之后,災民的簡易房必須考慮到穩固等因素。除了穩固外,還應考慮火災。應建隔離帶等防火措施。從避難帳篷,到簡易城市,再到建設新城,修建一座簡易城市,對受災群眾而言,就是新建家園的起點。
其次,大規模的災后重建,必須做好選址和規劃工作。一方面,應注意地理位置的選擇,還應避開地下的活動斷裂帶,減少地震的威脅,這可節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廢墟的費用。此次受到地震重創的北川縣就是一個讓人頗為嘆息的案例,因其恰好處于地震的斷裂帶上,而且兩面環山,地震發生會很危險。雖早在幾年前,當地縣政府就有了移址的想法,但由于操作起來并不很容易,所以一直尚未實施,結果在地震中北川整個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如果早在城市規劃建設之初,就能避免這個問題,也許北川能逃此劫難。
地震對逝者來說是苦難的,但地震之后,災區重建可以說是一個新的機遇。整個川西地區可以考慮借重建搞區域大規劃。在選址方面,應從全局出發來考慮。
對汶川等地而言,原地重建方案并不合適。汶川等地并無大型工業,經濟主要以旅游和農業為主,城鄉比較分散。汶川等地原地重建就不如易地建設新城。建設新城是考慮到災區對于新城的選址,應從川西全盤來考慮。川西可從國土資源、人口分布、產業結構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災后重建的汶川等地,應是一個綜合工業、農業和旅游等資源的新型城區。
有人認為,將受災群眾遷至未受災的大型城市也是一種重建方案。但在大型城市設立受災群眾區,原住民和受災群眾之間將會產生心理隔閡,這種隔閡產生的系列問題將會隨時間而凸現,不利于受災群眾心靈恢復。
此外,災區新城在建設時,應統一提高抗震等級,建筑物應越簡單、越有規則才好。這種形態和結構的建筑物,抗震性能優越。汶川地震中,大量學校發生垮塌。抗震專家也認為,發生這種情況是因學校多為磚混結構,橫墻較少,所以容易在地震中發生事故。在我國的中小學,在建筑時,要求的抗震性能較高,但在地方的實際建設中,往往達不到這個標準。應提高中小學校在建設中應達到的抗震標準。因此,建筑應首先抗震其后才是加強其美觀的功能。
災區人民的災后重建工作,目前已經在逐步展開。國家也將成立一個地震專家委員會,針對這次汶川大地震專門做調查、研究,提出將來規劃以及重建的建議。
此次發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告誡我們:災后家園重建,必須謹慎,必須從長遠角度出發,為人們建設一個環境與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家園。
地震專家指出,首先,在短期內應建設“簡易城市”,給災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彌補災民心靈創傷。簡易城市是受災群眾集中的避難所,包括簡易學校、簡易醫院、簡易商店甚至簡易電影院。地震剛剛發生后,受災群眾往往關注于拯救親友,災難的滋味尚不及細細品味。簡易城市的出現,能夠給受災群眾一些心里安慰甚至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的心靈創傷。讓他們感覺到,生活還在繼續。
在簡易城市的建設中,必須考慮安全問題。四川地震災區與岷江相鄰,水庫等設施也在地震中受損,進入雨季之后,災民的簡易房必須考慮到穩固等因素。除了穩固外,還應考慮火災。應建隔離帶等防火措施。從避難帳篷,到簡易城市,再到建設新城,修建一座簡易城市,對受災群眾而言,就是新建家園的起點。
其次,大規模的災后重建,必須做好選址和規劃工作。一方面,應注意地理位置的選擇,還應避開地下的活動斷裂帶,減少地震的威脅,這可節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廢墟的費用。此次受到地震重創的北川縣就是一個讓人頗為嘆息的案例,因其恰好處于地震的斷裂帶上,而且兩面環山,地震發生會很危險。雖早在幾年前,當地縣政府就有了移址的想法,但由于操作起來并不很容易,所以一直尚未實施,結果在地震中北川整個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如果早在城市規劃建設之初,就能避免這個問題,也許北川能逃此劫難。
地震對逝者來說是苦難的,但地震之后,災區重建可以說是一個新的機遇。整個川西地區可以考慮借重建搞區域大規劃。在選址方面,應從全局出發來考慮。
對汶川等地而言,原地重建方案并不合適。汶川等地并無大型工業,經濟主要以旅游和農業為主,城鄉比較分散。汶川等地原地重建就不如易地建設新城。建設新城是考慮到災區對于新城的選址,應從川西全盤來考慮。川西可從國土資源、人口分布、產業結構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災后重建的汶川等地,應是一個綜合工業、農業和旅游等資源的新型城區。
有人認為,將受災群眾遷至未受災的大型城市也是一種重建方案。但在大型城市設立受災群眾區,原住民和受災群眾之間將會產生心理隔閡,這種隔閡產生的系列問題將會隨時間而凸現,不利于受災群眾心靈恢復。
此外,災區新城在建設時,應統一提高抗震等級,建筑物應越簡單、越有規則才好。這種形態和結構的建筑物,抗震性能優越。汶川地震中,大量學校發生垮塌。抗震專家也認為,發生這種情況是因學校多為磚混結構,橫墻較少,所以容易在地震中發生事故。在我國的中小學,在建筑時,要求的抗震性能較高,但在地方的實際建設中,往往達不到這個標準。應提高中小學校在建設中應達到的抗震標準。因此,建筑應首先抗震其后才是加強其美觀的功能。
災區人民的災后重建工作,目前已經在逐步展開。國家也將成立一個地震專家委員會,針對這次汶川大地震專門做調查、研究,提出將來規劃以及重建的建議。
此次發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告誡我們:災后家園重建,必須謹慎,必須從長遠角度出發,為人們建設一個環境與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家園。
編輯:songgaofe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