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剛:花卉企業與政府協會合作建議
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中國花卉產業高峰論壇18日在天津東麗湖隆重舉行,國內外花卉產業知名學者和企業家代表等余人到會,共同回顧中國花卉產業的發展歷程,并對國內、國際花卉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做出綜合性、前瞻性的評述和梳理。
"中國花卉產業高峰論壇"每年舉辦一屆,由中國花卉協會、國家林業局造林司主辦。論壇以"合作?發展?共贏"為貫穿性主題,是中國花卉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本屆論壇的年度主題為"30年,回顧與展望"。
陳建武:現在請上海交大農和新僑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勤剛先生發言,大家歡迎。
王勤剛:大家好。6月11日央視有這樣的報道,在四川災區有戰士把廢墟中搶出來的殘花敗柳,整齊的放在賬篷的中間,說放這些花在這里災民的心情會好一些,希望也會大一些,重建家園的信心更足了,雖然這是宣傳,但是這一報道對我觸動很大,哪怕是嚴重受災的災民,對生活的希望和追求美好生活質量的愿望是那樣的強烈,而花卉是這種強烈追求的有效載體,這就是信心、這就是希望。因此作為花卉行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光榮,這次討論的論題主題是回顧與展望,我認為這很及時、很重要,這關系到我們花卉行業以什么樣新的姿態為社會的整體進步增添新的光彩。
現在我們在這里討論的議題是政府協會企業如何合作,謀求發揮更好更快的發展。我認為這個議題首先點出了花卉業發展的三大方式,或者是三大責任。今天很高興這三方面的人現場都有,我就從這個議題出發提一些我膚淺的建議。大家是否會感覺到,我們各級政府在產業發展定位上現在越來越明確三二一的格局,在CPI出現問題時,農產品卻占了主要的比重,這不能不說在發展上各級政府有不同的傾向,因此我認為作為一產中的花卉產業,它的發展第一責任人當然是政府,所以我提的第一條建議是,政府應該盡快制定和出臺一些系統而且有效的政策導向。首先政府要制定花卉產業發展的全國和地方的發展規劃,哪怕是十年,使花卉業發展有章可循。
第二政府應該出臺明確的扶持花卉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以及政策執行的政策體系。尤其是要協調政策各級部門的執行體系。第三政府應當提供相關公共資源的支持,比如電視、報紙、刊物等公共信息平臺,以及現有的文化廣場將花卉作為花卉宣傳的重要方面。使花卉行業能更有效、更直接、更廣泛的與市民接觸,因為我們現在花卉企業應該說是比較小的。
我的第二條建議是,協會要強化紐帶作用,開拓更直接、更有效的平臺,梳理和規范行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協會首先企業和政府的紐帶,是產業發展的指導員,同時也是行業發展的裁判員,又是產業發展的革命園,從指導員的角度,協會要全面指導產業的發展,治理行業的標準,規范市場行為以及市場制度,規范行業準則,是協會的聲音有力而且科學,嚴肅但賦有召喚。
其次從裁判員的角度,使從業人員和機構遵守這些制定的規范,事實的化解各種問題,要有亮紅牌的機制,和有樹立行業黑名單的制約。
第三從實時的角度,更要在開拓上做文章,因此要注重傾聽企業的各種聲音,為從業者解憂,其實我們這個行業憂心和納悶很多,在舉辦大型活動下,多舉行一些分類活動,比如像今天的形式很好,但是我認為我們這個行業當中想講話、要講話的人很多,但是僅限于我們幾個,我認為這個人員還要擴大,維護協調發展。第三是要更清楚的意識到行業發展的更關鍵的力量就是消費的拉動,我們協會應該廣泛與企業共同面對消費者,開拓新的消費渠道,引導消費文化,豐富花卉文化的發展,我們應該學會帶領我們的企業使我們的花卉產品能夠盡快的成為我們市民開門的第八件事。
我把花卉行業的三種對象做了不恰當的比喻,一是是街上的推車賣花人員,因為他們拉一趟就走,第二條就是零散的生產人員,他們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第三種對象是企業,比喻成是主力軍,他們堅定的堅守陣地,因為他們有更大的投入,我的第三個建議是,企業是這個行業的主力軍,行業發展需要企業自覺自律。
三十年來我國企業經歷了風風雨雨,應該清楚的意識到企業在行業發展當中所需要的其實就是環境,除了政府協會之外,企業更是這個環境的營造者,所以我站在企業的角度,我給自己提了幾點建議。第一要不斷提升生產和技術水平,提高高標準、高質量的花卉產品,我們是交大花卉,我們在努力產品質量方面做的更好。第二是努力擴大品牌的形象,使消費者能夠獲得產品和品牌相等的服務。第三我們將嚴格遵守行業的規范,不搞惡意競爭。第四是要保持與同行業很多兄弟單位的交流與溝通,向他們學習,我們共同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的環境,共同拓展消費領域,共同來迎接花卉業更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