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見縫插針,公共綠地支離破碎,加劇了物種多樣性下降。”昨日,重慶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廖聰全院長說,由該院推出的《重慶市都市區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2008?2020)已通過專家評審,提出建設三條大型綠色廊道方案,將綠地成片連接,豐富生物物種,擴充主城的“綠色血管”。
現狀:城市綠地碎片化
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中,往往都是“見縫插綠”,一番大修大建后,才將一些邊角地塊建綠地。城市本來就是生態最脆弱的地方,隨著開發建設的推進,埋在地下的建筑棄渣越來越多,植被土壤沒有成片連接,越來越不適宜多種植物的生存。
“建設生態文明,植物多樣性是一個參照物,只有植物越長越茂盛的地方,才最宜居。”市園林局負責人說。我市一些干道邊的喬木,長勢不佳,往往是建筑單位偷工減料,沒有預埋足夠的種植土造成的。樹都難以長好,更不能奢求植物多樣性了。
措施:將碎片串成綠化帶
廖聰全說,城市中的綠地過于碎片化,相當于人體血管不暢,難以發揮生態效益。該規劃根據各區的不同特點,提出了不同的“綠色廊道”設計。以渝中區為例,綠地最分散、每塊綠地的面積較小。通過將中小型綠地連接起來,可以提高成片綠地的生態效應和休閑功能。在相鄰不遠的兩塊小綠地留出土壤通道,這樣有利于物種遷徙交流。不宜建設開發的山體,甚至要留一些荒地,供野生鳥類棲息。
據了解,該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后,正在報政府審批,完成審批后,將對以后的開發建設形成約束,減少破壞城市自然環境的行為。
方案:綠廊織起綠化網
按照規劃,在主城整個范圍內將建設三大綠色廊道??東西主綠色廊道、T型綠色廊道,以及網狀綠色廊道。
東西主綠色廊道是指沿朝天門?鵝嶺?佛圖關?平頂山?孫家巖一線山體,東起鵝嶺,沿平頂山和歌樂山一線,連接城郊,并與中梁山保護緩沖帶連接。
T型綠色廊道則由東西與南北兩條近乎垂直的廊道組成。東西綠色廊道為世紀公園經高家花園大橋綠地?石門公園?鴻恩寺公園?江北嘉陵濱江公園?嘉陵公園?江北公園;南北綠色廊道則為煙燈山公園?二郎渝高公園?紅獅公園?雙山公園?大渡口橋頭公園。(記者 陳軍)
佛圖關公園改造
重現“浮圖夜雨”
“連通鵝嶺與佛圖關的兩條棧道位置基本確定,即分別從瞰勝樓和爬山廊修建兩條仿古觀光棧道,連接佛圖關園區上干道。”昨日,鵝嶺公園舉行建園50周年慶典,鵝嶺公園園長任財國介紹,今年1月兩公園合并以來,如何連通鵝嶺與佛圖關園區一直是市民和廣大游客關心的焦點。由于佛圖關園區內正在進行國土整治,目前部分景點也在封閉施工修復。
任財國說,合并后的新鵝嶺公園占地約500畝,特別是佛圖關園區內多處名勝還藏在深閨無人識。正在進行的佛圖關園區修復工程有望在今年12月前基本完工,一些消失多年的名勝景點包括“浮圖夜雨”將重新展現在游客面前。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