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花評選:梅花派、牡丹派針鋒相對(圖)
2008-07-03 21:21:44 作者:陳永杰 來源:北京科技報 瀏覽次數:
“解放前,前國民政府在確定梅花為國花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陳俊愉告訴《北京科技報》。北伐勝利后,在1929年前后,國民政府內政部與教育部聯合開展了國花的評選工作,首先由上海一家雜志刊登選票,廣泛地征求全國各階層人士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國民政府內政部與教育部通令全國確定梅花為國花,并且說明為什么不選牡丹的原因是剛推翻滿清政府,所以不能把曾經是清朝國花的牡丹定為國民政府的國花。另外,當時國家尚未統一,只好以南方革命發源地的梅花為國花。
中國社科院的陶慶梅博士也認為,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征意義,評定標準的制定是一件牽動方方面面關系和利益、直接影響評選程序和結果公正的大事,不能不由分說就剝奪公眾在制定評選標準上的話語權、投票權,隨隨便便就授予中國林學會。
按照陳俊愉院士的設想,評選國花的第一步是要先為國花方案預熱,“讓方案盡人皆知,引起大家的重視,吸引大家持續關心這件事,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意見發表出來。第二,適時成立一個民間團體,制定計劃和時間表,繼續做國花的普及和宣傳教育。第三,把經過研究的方案(大多數人贊同的方案)遞送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后就是人大批準通過了。要想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前確定國花,明年‘兩會’是最后的沖刺了,我們再也不能錯過了!”陳俊愉院士表示,他將義無返顧地再次投入全部精力,爭取在他有生之年看到國花評選的結果。
編輯:Aggi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