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走在古老與現代之間
在眾多報道中,有不少是關于北京城市建設的。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媒體都持肯定的態度,贊揚北京在短短7年時間里,將城市“換了個樣兒!”但也有的說,蓋了好多高樓大廈,胡同、四合院拆了不少,“北京的痕跡找不著了”、“城南舊事的韻味沒了”等等。
情況果真如此嗎?不完全對。近些年來,北京確實蓋了不少的高樓大廈,也確實拆了一些胡同。但在建新、拆舊的同時,還改建、修繕了不少的胡同和四合院。比如菊兒胡同、南池子、什剎海周邊等。在“修舊如舊”原則指導下,這些胡同、四合院整飾一新,保留了原有的風貌和特有的韻味。海外朋友到北京來,只要肯邁開雙腿四處走走,一定會尋訪、品味到老北京的韻味。
海外一些人士的擔憂,涉及城市的建設與改造問題。就北京城而言,是全盤如舊?還是全盤見新?這是兩種不同的思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已做出了回答??北京作為千年古都,又是國際化現代化的大都市,既不能全盤如舊,也不能全盤見新,而是要走古香古色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之路。
為什么不能全盤如舊呢?道理很簡單,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也要與時俱進,不能一味停留在維持老樣子的水平,總是要有所建樹、有所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北京城不少地方也確實應該改造,比如房屋破舊、道路狹窄、布局不合理等。如果不進行這些必要的改造,那北京城的“舊”是保留了,但會讓人感到不成樣子。當然,北京是千年古都,原有的風貌、特有的韻味應該保留,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全盤如舊”、老舊模樣一成不變永遠地保留下去。胡同、四合院是北京的“符號”,人們對其懷有深厚的感情,但也要看到經多年風雨侵蝕與失修,有的已破爛不堪,有的已成了大雜院。倘若不進行拆除和改造,不但國人不滿意,就連外國朋友也會看不下去的。
為什么也不能全盤見新呢?國外確實有全盤見新的例子,將舊城推倒了重新建。但北京城不能那樣做,因為北京是千年古都,它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存。也正因為這一點,當年解放北京時,解放軍并沒攻城,而是采取和平解放的方式,使這座古城得以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它們是我國燦爛文化的積淀、幾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我們沒有理由、也決不能將其毀壞。如果將舊的都毀了建成新的,老北京風貌就會消失,那不僅對不起祖宗,人們也是不會贊成的。
切實可行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古香古色與現代時尚相結合。如今在北京,這一點是做到了。縱覽京城,既有頤和園、天壇、北海等古建,也有不少現代化的主題公園;既有四合院的平房,也有高樓大廈;既有幽靜的胡同,也有寬敞的道路。如此這般,新老并存,各呈魅力,別具特色。在如此環境下,人們可以到老公園中漫步,也可以在新公園里休閑;可以在四合院中居住,也可以在高樓大廈上眺望;可以在胡同里遛彎,也可以在寬敞道路上駕車馳騁;可以在琉璃廠、煙袋斜街重溫往日的痕跡,也可以在“鳥巢”、“水立方”中觀賞比賽。總之,古香古色予人回味,以了思念之情;現代時尚給人愉悅,盡享科技之光。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