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苗木:南昌縣農民的“搖錢樹”
南昌縣黃馬鄉始終把發展苗木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通過抓調整促規模、抓市場帶產業、抓服務促提高,走出了一條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產業化水平為動力,以發展花卉苗木產業為主導,以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政府引導:花卉苗木成了“搖錢樹”
走進金喬園林公司,仿佛置身綠的世界、花的海洋。桂花、香樟、杜英等220多個品種形成了喬、灌、草、竹、花等各類植物景觀園。這家擁有高標準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用苗培育基地8000余畝、200多個品種,是黃馬鄉花卉苗木種植的龍頭企業。“如果沒有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就沒有企業的今天。”金喬園林總經理管幫福說。
黃馬鄉位于南昌縣東南,是個傳統的農業小鄉。如何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擺在該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大課題。黃馬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適宜種植花卉苗木。鄉政府因地制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花卉苗木產業的優惠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
“土地改種苗木后,1畝能賺一兩萬元。效益比以前好得多”,村民裴柏平的經濟賬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戶走上苗木種植之路,花卉苗木真正成了黃馬農民的“搖錢樹”。
合作經營:種植戶有了“娘家”
花卉苗木種植要更上層樓,就要形成品牌效應、集約化經營。為此,黃馬鄉聯合20多個種植大戶成立苗木合作社,把種植大戶集中起來走市場化規范化的路子,使加入合作社農戶的贏利范圍從過去的生產環節延伸到了經營環節。
“以前你種你的、我種我的,單打獨斗闖市場成本高不說,效益還沒保障。有時張三接張大訂單,即使苗子不夠,自己寧可推掉也不給李四做。”苗木種植戶饒義如對“窩里斗”很是痛心。現在不同了,合作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同享、風險共擔,打破了過去一家一戶、小打小鬧的經營模式,在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的前提下,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全體社員通過合作社的統一組織享受新品種引進、技術培訓、交流以及信息服務,通過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實現增效增收。
鄉村生態游:農民致富后勁更足了
“人在林中走,魚在水中游”,花卉苗木讓黃馬鄉的農民走上致富路,也成就了黃馬的鄉村生態游。
“花卉苗木產業做大做強了。政府嘗到了甜頭,群眾得到了實惠。今后我們的目標是依托花卉苗木,大力發展農家樂,把黃馬打造成一個集采購、觀光、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鄉鎮,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促進農民進一步增收,并通過招商引資,運作好中小學校外教育活動營地項目。”鄉黨委副書記熊贛閩對黃馬的生態經濟文章胸有成竹。
來源:南昌新聞網?南昌日報 編輯:楊?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