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的文化脈絡
首次推介應該少而精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朱自煊
提出推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對保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對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名城、名街區等城市特色,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里需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是與法定的保護體系間的關系。法定體系里,名城保護分為3個層次:名城本身整體的格局風貌、歷史文化保護區(或稱為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跡,這3個層次構成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完整體系。這個活動應該從已有的歷史文化保護區里選擇一些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的類型也很多,評審的時候要考慮體現多樣化,要堅持標準。總之,得照顧到多樣化和代表性兩個方面,總的標準一樣,但根據具體情況要有所側重。
另外,報社主辦這項推介活動是一項民間活動,可以促進街區保護工作,而不是代替或者重復政府的工作。但要有公信力、權威,要從少而精出發,經過一定的資質、標準的考核及歷史文化背景、傳統風貌、活力、知名度等綜合因素,挑選各方面都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很希望通過這項推介活動調動民間的積極性,提高民間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度。另外,建立一個有跟蹤考核的機制 。以后的保護工作可以根據這個標準來做。評選結果出來后,還要定期考核。
祖宗遺產,應“金金”計較
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 金堅范
梁思成先生說過,“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自己的建筑,隨著文化而興盛衰亡。”
歷史文化名街區,顧名思義,由于其特定時代的歷史印記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內涵,經過歲月的大浪淘沙遺留下來的閃閃發光的金子。
歷史決定厚度。歷史文化名街是一座城市的記憶,給人以一種溫馨的歷史滄桑感,成為一座城市特色的標志。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歷史的遺存,那么它的繁華與富足便會顯得很蒼白。這些城市的閃光亮點,歷經風雨磨難而幸存下來,而毀壞卻在舉手之間。一旦毀壞,便覆水難收。城市失去記憶、失去歷史,也就喪失了個性、失去了靈魂。祖宗遺產,細心呵護,“金金”計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否則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便會愧對列祖列宗,愧對子孫后代。
評選標準:歷史真實 風貌完整 生活延續
高級城市規劃師 王景慧
非常高興中國文化報社發起歷史文化街區的推介活動。剛才單局長從國家法規政策方面談這項工作的意義,我認為中國文化報社要做好這項工作,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一是作為官方活動還是民間的活動來辦;二是從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還是著名街區推介的角度來做。我的意見最好是從民間的角度,協助主管部門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
從文化遺產角度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我國始于1986年。此前1962年在法國、1967年在英國都頒布了這類法規。1984年,我有幸隨當時的建設部考察團到日本,見識了他們對“傳統建造物群”的保護,日本是從1975年開始的,對我們的工作很有啟發。我當時在建設部經辦這項工作,1982年評選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時沒有歷史文化保護區這個概念,1986年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時國務院的文件加入了這個概念。文件寫道:對那些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者體現出某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街區建筑群、小鎮、村落……可定為地方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后來,北京、浙江、安徽、廣東、四川等省市先后公布了省(直轄市)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有的地方也根據自身特色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關于評選標準問題,我認為辦法中提及的知名度標準、經濟地位標準,作為文化遺產保護來提不合適。我認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求可以歸納為3個方面:
1.保護歷史的真實性,要保存真正的歷史原物,對歷史建筑進行搶救、維護、修整,不是搞仿古一條街。
2.保持風貌的完整性,并不是這里的每一個建筑本身都具有文物價值,所以強調外觀整體風貌的保護,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墻、小橋、溪流、泊岸,乃至古樹等。
3.維護生活的延續性,延續原來的歷史文化,延續原來的生活。這里的居民要繼續按自己的意愿生產、生活,要維持原有社會功能,促進地區經濟活力。不能保留了軀殼,而丟掉歷史文化內容,不能將原有居民大量外遷,搞成專供參觀的旅游景點。
另外,我建議,作為民間活動,關于名街區的評選應少而精。歷史文化名街的提法也不太合適,可否稱“優秀歷史文化街區”。
以此促進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的設立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所長 陳同濱
我覺得可以從報社這次活動找到切入口,商討下一步能否提出“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街區”的概念。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活動可以推動國家級街區的誕生。
15年來,歷史街區的推動是最吃力的。今年3月,我們去韓國參加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交流會,專家們提到最多的也是街區保護問題。歷史文化街區也正處于一個探討、推進的過程。比如有關社區參與和法規的健全的問題,我認為這是街區保護的基本保障。
評選標準方面,我認為既然我們推介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那么沒有必要把街區的經濟在本省、市GDP的比重作為評選標準之一,我們強調、突出的還是這些歷史街區的文化內涵。另外,方案中提到的歷史文化街區的申報應基本堅持“一城一街”的原則。我認為,這個應該區分等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本身要求有4個街區。
我建議,文化部可以牽頭把已有的歷史街區里保護得較成功的、具有示范意義的街道評選出一批來,以此慢慢促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街區的設立。
編輯: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