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黃楊是由中國林科院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的黃楊新品種,它是衛矛科衛矛屬的常綠闊葉喬木,是大葉黃楊的栽培變種。具有樹體高大,樹姿挺拔,四季常綠,冬有紅果可觀等特點。隨著新農村建設被逐步提上日程,綠化美化環境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改變溫帶地區落葉樹木的單一模式,向高檔次綠化美化發展,多栽四季常綠、無環境污染的綠化美化樹種日益得到重視。實踐證明,北海道黃楊是不可多得的綠化美化樹種。
一、形態特征
北海道黃楊為常綠喬木,高達8~10米,葉革質,正面呈深綠色,背面為淺綠色,在嚴寒的冬天葉色碧綠,無落葉現象。該樹葉有卵形或長橢圓形,長5~6厘米,寬4~5厘米,葉緣呈淺波狀,葉柄長1厘米左右。花淺黃色,直徑為0.1~1厘米,蒴果近球形,有4淺溝,直徑1~2厘米,果嫩時呈淺綠色,向陽面為褐紅色,種子近圓球形,11月份成熟,成熟時果皮自動開裂,橙紅色追趕種皮的種子暴露出來,滿樹紅果綠葉,遠看近觀,頗有情趣,景色怡人。
二、生物特性
北海道黃楊性喜光,又較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干旱,在最低溫度為-23.9℃時可保持綠色。年高生長量最高可達170厘米,平均生長量約為70厘米,生長速度比普通大葉黃楊快3~5倍,5年生苗高可達3米以上;3年生的苗木可達3.5米,地徑3厘米以上,苗木前三四年的生長特別明顯,發側枝量較少,頂梢粗壯,頂端優勢明顯,單干直上,表現出優良的喬木性狀;5年后進入結果初期,6~8年進入結果盛期,繁殖容易,枝條扦插成活率高,能快速大量繁殖。
三、抗逆性強
北海道黃楊抗白粉病、黑斑病能力較強。經過多年的馴化、繁育、優選,成為適宜中國北方氣候條件的優新品種。其耐旱能力也優于普通的大葉黃楊;吸收有害氣體的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氫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很強的抗性。
四、適生范圍
適合于我國北方冬季寒冷、干旱的地區栽植,在城市庭院綠化中可以孤植、列植、亦可群植。在北方能夠正常開花結果,且種子有發芽力,可以繁育后代。
五、呈現新品
北海道黃楊引入我國20余年來,選育出了北海道黃楊兩個新變種,值得在生產中運用。
1.冬紅北海道黃楊
系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片光亮革質,春、夏、秋三季呈深綠色,冬季枝條和葉片均呈鮮艷的紅色,果實比普通品種多兩倍。觀賞性極強,耐寒性強,適合北方城市綠化使用。
2.彩葉北海道黃楊
系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一年四季葉片始終呈金黃與翠綠相間,直立性強,耐嚴寒。冬季滿樹紅果,可做綠籬或修剪造型使用。
六、綠化現狀
淮河以北地處暖溫帶地區,冬春季節干冷、風大,樹葉凋零后,耐寒、耐旱的常綠樹少。目前,僅有側柏、圓柏、千頭柏、黃楊、女貞、石楠、小葉黃楊、小葉女貞和近幾年引種的桂花、廣玉蘭、香樟、深山含笑、杜英、棕櫚、鉤骨等常綠針闊葉樹種,這些樹種中有些屬于亞熱帶樹種,在淮河以北栽植時間短,不能因為目前幾年能夠越冬,就算引種成功;像廣玉蘭、香樟、鉤骨、深山含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黃化,大煞風景。固有的常綠樹多為灌木,喬木樹種只有柏類,但因其生長慢、冬季葉片色彩深暗而單調,很難滿足人們視覺、景觀和建設新農村的需要。
七、用途廣泛
北海道黃楊樹冠呈美麗的綠色,入秋后,它滿樹結滿成熟的果實,露出紅色的假種皮,成串紅色的果實鑲嵌在綠葉叢中,即使在干冷的嚴冬,整個樹冠仍呈美麗的綠色,綠葉紅果,觀賞價值極高。北海道黃楊樹姿挺拔、四季常青,耐修剪整形,是我國北方小城鎮及城市建設中園林綠化的優良品種。由于具有一定耐蔭能力,可用于營造道路混交林。
八、發展前景
為了增加北海道黃楊的適應性和觀賞性,近期已由園藝工作者將其嫁接到北方土生土長的絲棉木上,獲得了成功。現在可以利用農村較多野生的絲棉木作砧木嫁接北海道黃楊、冬紅北海道黃楊、彩葉北海道黃楊、金葉冬青衛矛、彩葉絲棉木或金心、金邊黃楊等衛矛科的彩葉樹種,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致。在不斷加大苗木繁殖的基礎上,使北海道黃楊及其同類品種走出城市、集鎮、園林、街道、公園、庭院,在道路、河岸、田間、地頭經常閃現其身影,建設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