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鹽治鹽”使濱海鹽堿地長出農作物
2008-08-26 18:27:03 作者:楊守勇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
記者從河北省科技廳獲悉,科技人員利用咸水結冰凍融、咸淡分離原理,通過“以鹽治鹽”的辦法,使歷史上從未種植過作物的濱海鹽堿地上,長出了茂盛的農作物。
土地鹽堿、淡水資源短缺是制約濱海地區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主要問題。針對濱海鹽堿地開發利用這一技術難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在國家836計劃和河北省各地科技部門的支持下,科技人員經過3年攻關研究,最終使得河北濱海平原鹽堿地開發利用試驗在滄州市海興縣小山鄉和中捷管理區濱海鹽堿地獲得成功。
據介紹,科技人員根據濱海地區土壤水鹽運移規律、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利用咸水結冰凍融、咸淡分離原理,采用地下咸水結冰灌溉結合地膜覆蓋抑鹽保墑等方法改良鹽堿地,使播種的棉花、油葵、甜高粱和海濱錦葵出苗率高達90%以上,長勢良好。而在鹽堿地開展的咸水結冰灌溉綠化試驗中,種植的草坪、苗木長勢也較為良好。
河北省濱海鹽堿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是重要的后備耕地資源地區,是發展能源植物和固碳植物最具潛力的地區。但由于受淡水資源匱乏的制約,廣大的鹽堿荒地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據專家介紹,河北省濱海鹽堿荒地有300多萬畝,且咸水資源儲量豐富,全省地下咸水資源儲量在1700多億立方米,可開采的資源量為50多億立方米,僅滄州地區就有4億多立方米,目前利用率不足5%。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