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能否承載西安的盛唐夢想
曾經是盛唐長安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和絲綢之路起點,被大唐人稱為“金市”的大唐西市,即將在西安重新展現。目前,這一國內惟一原址重建的大型唐文化主題區--大唐西市遺址恢復改造動遷。3個月后,大唐西市就將開工建設。
據悉,西市遺址恢復改造項目總投資12.8億元人民幣。在“2004香港陜西經貿展”上,西市遺址恢復改造項目成功引進外資6800多萬美元,為項目的啟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大唐西市的由來
唐長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其前身是隋朝首都大興城,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不僅有高大的城墻、雄偉的城門、寬闊的街道、整齊的坊市,還有壯美闊綽的宮殿皇苑、宗廟社稷以及眾多的庵堂寺觀等等。
與此同時,昔日的長安城是世界上最著名、最繁榮的國際化都市之一,城中的東、西兩大市場是商貿交易聚集之地。其中西市西域胡商云集,奇珍異寶匯聚,商貿交易極為繁榮,更有“金市”之美譽,堪稱唐代絲綢之路的東方商業起點。
唐西市原位于皇城外西南,朱雀大街第四、第五牌坊處,遺址約在今西安城西南糜家橋與東桃園之間。市內有呈“井”字形布局的4條主干道,將整個西市劃分為9個長方形,成九宮格局,是一個超大規模的世界貿易中心。據史書記載,當時的西市商業貿易西至羅馬,東到高麗(今韓國和朝鮮)、日本,商賈云集。許多來自中亞、波斯等西域的胡商都通過古絲綢之路,會集于此從事商業貿易。令人遺憾的是,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六月,“西市”毀于一場大火。
此次西安重建的“大唐西市”位于西安古城墻西南方,緊鄰高新區規劃用地,核心區范圍計劃用地300畝,總建設面積37.5萬平方米。將本著做舊如舊的原則,建成國內惟一原址重建的大型唐文化主體區,使其成為一個城郭完整、功能多樣的仿唐商旅城。
2001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恢復重建唐西市遺址,恢復大唐西市的歷史風貌,使之成為西安旅游商貿的新亮點?!拔魇羞z址”項目也就成為西安“復興皇城”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2004年后,該工程又被列為西安市重點建設前期準備項目。
2005年1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英城市復興高層論壇會上,作為全國兩個受邀城市之一的西安推出的“大唐西市”、錦園長安坊、唐“皇城”的復興概念規劃等項目,引起了中外規劃專家的極大興趣。 “城市復興”這個并不陌生的名詞也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本次論壇上,西安市規劃局局長和紅星講道:近年來西安陸續建成了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這些不僅改善了西安的城市形象,也為西安城市復興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機。今年即將開工建設的“大唐西市”,旨在“展示盛唐長安的城市風貌、市民生活和商業文化”將在唐代西市遺址上重現唐長安城的經濟中心。“大唐西市”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借鑒了先進城市的規劃經驗,力求將其建設成為國際性的城市精品,成為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
據悉,恢復重建的大唐西市項目位于西安市勞動南路西側,項目由陜西佳鑫實業集團開發,項目規劃用地300畝,地上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總投資12.8億元人民幣。在規劃設計上,新西市采取了唐風建筑風格,秉承“一廟七坊,空中景區,三面圍合,背高面低,大唐西市,九宮格局”的理念,吸納絲路文化的精髓,規劃了象征性的絲綢之路,由西市門戶的西北隅步入絲綢之路的起點,向東規劃為通往韓國、日本的海上絲綢之路,向西規劃為通往西域、羅馬的陸上絲綢之路。
該項目建成后,將使市民和旅客在購物、旅游的同時,感受到濃郁的唐文化氣息,形成“尋古看秦俑,購物逛西市”的新的旅游消費熱點。
2004年以來,西安房地產開發改變了以往盛行的“歐陸風”,轉而青睞“唐風”,特別是西大街復古盛唐大街的規劃為恢復古城風貌奠定了基礎,成為恢復古城風貌的“開路先鋒”。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的相繼開工,更是奏響了曲江地產主打盛唐文化牌的序曲,似乎在一夜之間,那個強盛的大唐就會出現我們面前一樣。
12.8億再現“大唐西市”盛景
唐朝的西市曾是最繁華的國際商業區,2001年起,西安市決定實施恢復“西市遺址”工程以來,作為全國重點項目的大唐西市建設備受國內外關注。
據了解,新的西市位于西安市勞動南路西側,項目規劃用地300畝(約為原址的五分之一),總建筑面積37.5萬平方米,總投資12.8億元。規劃采取了唐朝的建筑風格,在總布局的九宮格內,東部規劃為西市的門戶,中心廣場為仿古觀光區,全面展示唐代西市的風貌。七坊布置現代商業區、休閑娛樂區、賓館、辦公區等。區內象征性的絲綢之路,由西市門戶西北步入絲綢之路的起點,向東規劃為通往韓國、日本的海上絲綢之路,向西規劃為通往西域、羅馬的陸上絲綢之路,沿途用不同的建筑風格體現異域文化。項目建成后,將使市民和旅客在購物、旅游的同時,感受到濃郁的唐朝文化,并進一步提高西安歷史名城的吸引力。
另外,目前正在開發的騾馬市商業步行街唐人街商業步行街、大唐商業廣場、大唐商業街、大唐不夜城等商業地產項目,不僅建筑外表仿盛唐而建,而且規劃經營項目類型也尋根溯源,倡導盛唐文化情愫,引領盛唐文化風格。
是夢想還是現實
然而對于這種現象,業界一直有著不同的聲音,有人擔心,這種追風式的“唐風”會不會像當年歐陸風一樣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并沒有什么實質意義,更有甚者表示,像西安這樣一個有著不同朝代建筑風格的文化名城,單純的恢復和重建一些 仿唐建筑應不應該,這樣組會不會是對城市文明的又一種破壞。
同時,一些業內人士也質疑,像大唐西市這樣一個投資12.8億的大項目究竟如何定位,畢竟唐代的西市距今已經1000多年過去了,而且周邊的環境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目前西安的商業中心主要集中在鐘樓、小寨、長樂路一帶,因此這里能不能形成新的商業中心也很難說。
對于業內外的質疑和擔憂,陜西佳鑫集團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中卻有自己的一番獨特見解。他認為,西部開發不能照搬東部經驗。西安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說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是西安可以而且必須優先向國際展示和流動的要素;西安地處西部門戶,其黃河中上游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又賦予這里很好的物流概念,而旅游和商貿正是西安首當其沖的特色和優勢。
同時他進一步表示,現在西安市從上至下都有一個”夢想”,這就是在今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的“皇城復興”計劃。西安因其是周秦漢唐等十三朝的古都而成為華夏精神文脈,尤其是盛唐時期的長安城八方來朝,商賈云集,極盡繁華之景。唐朝的長安城內建有兩大商業中心--東市和西市;其中大唐的“西市”是許多來自中亞、波斯等西域的胡商進行交易的場所,中國的茶葉、絲綢也是從這里運往西域,從這一點說,“大唐西市”是絲綢之路真正意義上的起點。而恢復和重建“大唐西市”就是要為“復興皇城”添上重彩,讓各國游客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濃郁大唐氣息的風景,參與各種仿唐活動中。目前該項目的土地、規劃、資金都以具備,已經破土動工,夢想也即將變成現實。
西安關于“恢復古城風貌”的決策,已經拉開西安千年古都復興的大旗,目前,這種以唐以唐文化為基調城市規劃對于房地產開發來說或許是個有益的探索。
西安交大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楊東郎教授認為,西安唐風唐韻的商業地產建筑目前已成為西安城市中心房地產發展的助推器,規劃復興的大唐西市,與盛唐風格的西大街遙相呼應,奏必將響了古城西安城市復興、房地產開發的進行曲。
城市的個性是和其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一位國內資深專家告訴記者,西安是千年古都,最具文化根基,但卻在城市建設和區域開發上很少體現。這不能不說是西安城市建設的遺憾,去年以來,曲江新區全面啟動新區建設,“大雁塔北廣場”、“長安芙蓉園”、“大唐不夜城”、“唐城墻文化遺址公園”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的陸續動工建設無不體現著這一主題的內涵。“熙熙攘攘的商販、繁華無限的街景”是“大唐西市”千年前的盛景描繪。這里曾經也是西安的經濟活動中心。大唐西市的恢復重建對于這里來說也許會是一個起點。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