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新加坡一樣重視城市園林綠化
在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個鋼筋和水泥構成的城市是如此枯燥,也不適宜人類居住,城市綠化水平已經成為人們衡量一個城市的品味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標準。
人類發源于森林,水和樹,一直是人類生存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隨著現代化的推進,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在有限的空間里,進行著繁雜的工業生產,需要大量物質輸入,又有大量廢物排出,城市化和工業化破壞了原來的自然環境,在這個環境里,清潔的水,新鮮的空氣已經不是靠大自然的自身平衡所能承擔的了,城市生態失調,環境質量下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條件。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綠化水平也成為人們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長沙,越來越多的人在買房時開始重視綠化率,綠化覆蓋率也成了衡量一個樓盤的重要指標。
城市綠化水平高可以帶來許多好處,一個城市的綠化覆蓋率不僅體現了一種優美的大自然環境,同時對廣大居民也起到了保護大自然的教育意義。城市綠化可以改善城市的衛生條件,有效地防治或減輕污染,而且城市綠化有文化、教育和休閑的功能。城市綠化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藝術效果。許多風景優美的城市,不僅有優越的自然地貌和良好的建筑群體,而且還有優美的城市綠化環境。
在城市綠化方面,日本的東京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根據日本城市綠地保護法,凡占地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新建筑必須把非建筑部分的20%用于建綠地,而且樓頂必須至少有20%面積種植綠色植物,政府為此提供補貼。東京的一些醫院還在樓頂平臺營造“空中森林”,患者或訪客常常到此處休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還能聽聽林中小鳥的叫聲,對病人恢復健康的好處不言而喻。
有國際“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也高度重視城市綠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正是吸取了歐美等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在新加坡建設的初期就開始引入“花園城市”的理論,并堅持貫徹,從而提高新加坡的知名度,為其發展旅游業,廣泛吸引外資,增加對外開放的實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新加坡政府要求:在公寓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建筑用地應低于總用地的40%;在每個房屋開發局建設的鎮區中應有一個10公頃的公園;在每個房屋開發局建設的樓房居住區,500米范圍內應有一個1.5公頃的公園;在房地產項目中每千人應有0.4公頃的開放空間。
雖然最近國家建設部宣布,長沙躋身國家園林城市,人均公園綠地超8平米 ,但跟新加坡等著名的綠化城市相比,我們的差距仍然很大。
現在,人們對城市園林綠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我們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優良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積極國內外城市建設的經驗,把城市園林綠化擺到更突出的位置。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