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30年,正是苗木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30年。數十年積淀,全國苗木生產面積、從業人數、市場銷量等數字不斷刷新。苗木產業借助園林市場發展,在調整中不斷成長,正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穩步前行,在這一過程中,苗木生產從盲目邁向理性;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結合更加緊密;生產技術不斷成熟、產業流通手段更加完善。產業發展過程中,多個關鍵點的出現對產業的升級具有決定性意義。
關鍵詞1:龍柏燒狗肉
1978年,國家首次提出發展城市園林、自主發展苗木生產的設想。苗木生產在此取得初步發展,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龍柏燒狗肉”的發生。
上世紀70年代末,得益于綠化市場的短期行情拉動,苗木需求量增大,不少地方涌現出了依靠花木致富的“萬元戶”。受此影響,龍柏等苗木的種植面積在全國范圍內擴大。
據杭州蕭山區農業局副局長施海勇回憶,當時龍柏小苗每株能賣到4元,不僅是農民種龍柏,城里的居民也在房前屋后種植,為防止苗木被盜,花農們紛紛養狗看護。
但是,當時生產者對市場的判斷是盲目的。工廠美化工程的上馬、城市綠化的小規模推進被誤解為園林應用市場的集中放量。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些苗木大部分沒有用到工程上,只是在生產者的苗圃間倒來倒去,尤其是龍柏,被熱炒到極點。
“這是產業的一次虛假繁榮,很快泡沫就破了?!睋捝絽^花木協會秘書長沈偉東回憶,1985年,龍柏苗降到每株幾毛錢,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到處都是砍掉的龍柏。最早的苗木集中地江蘇湯泉、武進,河南鄢陵等地都上演了同樣的悲劇。“養狗看龍柏、龍柏燒狗肉”讓生產者第一次吞下盲目發展的惡果。
1992年,“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活動啟動,城市園林化進程迅速推進,綠化苗木業進入真正意義上的需求旺盛期。苗木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國家林業局評出的首批59個“中國花木之鄉”成為園林綠化市場的后方大基地。
但“龍柏燒狗肉”著實“燒”出了苗木產業的理性發展之路。此后,按市場需求種植苗木成為生產者的共識。之后產業雖又遇到幾次低潮,但最終都經受住考驗,苗木生產規模實現了穩步增長。
“龍柏燒狗肉”的前前后后體現出的是生產者的市場意識從模糊日漸清晰,抗風險意識也日益加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苗木業一直在根據市場需求自覺調整。這一過程也讓生產者逐步樹立了理性、明晰的市場競爭意識,生產者開始主動回避經營風險、盲目發展和低水平復制。
關鍵詞2:苗木經紀人
在苗木生產迎合市場需求突飛猛進之際,苗木經紀人的出現讓產品與市場結合得更加緊密。
2005年,時年63歲的胡世勛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苗木經紀人。2004年,經他手從溫江銷到全國各地的苗木就達到3000多萬元。全國十大苗木經紀人的出爐立即在全國苗木界引起轟動,與1988年產業發展初期業內評出的行業“雙十佳”一樣,十大苗木經紀人受到業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苗木經紀人隊伍快速發展壯大的近30年,正是我國苗木流通水平不斷進步、流通渠道不斷完善的30年,苗木經紀人成了一部微縮版的改革開放史。在此之前的幾十年內,苗木經紀人一直被稱為“苗販子”、“倒爺”。從幕后走到前臺,業界的正面認可讓他們變得更加活躍。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在江蘇武進、浙江蕭山、河南鄢陵等地的少部分從業者就開始走出家門,到各地找市場。
江蘇武進苗木經紀人隊伍的變遷再現了苗木流通的發展歷程。當時,重生產、輕銷售一度讓武進苗木遭受冷遇,一部分先覺者意識到:單純搞種植風險太大,關鍵是銷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武進率完成“面向全國、搞活流通”的思路創新:夏溪花木市場開業,大批苗木經紀人走了出去。
與此同時,各地的花木經紀人隊伍也開始發展壯大。江蘇武進的苗木經紀人從最初的100多人一度發展到8000名,他們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窗口,推銷苗木,為苗木的跨區域流通作出了重要貢獻。
繼1987年第一屆全國花博會后,苗木產業開始與會展經濟聯姻,加上各苗木集散地花木交易市場的陸續建成,苗木經紀人有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成為苗木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新世紀到來之后,苗木產業更是搭乘上數字經濟快車加速前行,網上交易成為苗木經紀人們開展業務的新手段。沭陽花協秘書長胡宏偉告訴記者,2002年時,沭陽新河鎮80%以上的經紀人已經建成了自己的網站。在苗木經紀人的積極參與下,網絡銷售為加快苗木流通起到關鍵作用。2005年度全國十大苗木經紀人孫妙夫成立的苗木配送中心與多家綠化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其2007年的銷售額中,網上訂單就達到1000多萬元。
新世紀以來,苗木經紀人隊伍進一步壯大,全國重點產區相繼成立了苗木經紀人協會?,F在,設立窗口、網上交易、專業配送已經成為苗木經紀人服務產業流通的三張牌,苗木經紀人的經營水平不斷提高。30年發展,苗木經紀人與日臻完善的花木流通渠道一起,成為苗木業快速發展的排頭兵。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