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廢標,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因招標采購違反《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應宣布作廢的招標采購活動。它無論是對于采購人,還是對于集中采購機構、供應商來說,都應當是很痛心的,因為它至少有三大害處:一是使各方前一階段所作出的努力和勞動白費,每一方都會發生一定的人力、物力損失;二是延長了招標采購時間,本來可以結束的,不得不重新進行招標采購;三是使造成廢標的責任方大傷信譽,甚至會失去再參加政府采購的資格。因此,防止廢標,應當引起政府采購當事人各方的高度重視。依筆者之見,采取下列六項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廢標。
一、加強政府采購法規的學習和宣傳。《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在招標采購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廢標:⑴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的;⑵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的;⑶投標人的報價均超過了采購預算,采購人不能支付的;⑷因重大變故,采購任務取消的。2004年9月11日實施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也對如何界定廢標作出了許多比較詳細的規定。作為政府采購的各方當事人來說,如果,大家都能加強對上述這些政府采購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就會從思想上重視招標采購,增強防范廢標意識,就會熟知哪些環節容易發生廢標,哪些環節應當謹慎操作,從而不會人為地發生廢標的情形,所以,加強政府采購法規的學習和宣傳,應當成為我們時刻堅持的一項工作任務,尤其是在每次開標前,由集中采購機構組織采購人和投標的供應商一起學習上述法律法規,并對應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進行強調,非常必要,這等于為采購當事人各方防止廢標,注射了一劑“預防針”。
二、規范招標信息發布。這是保證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都能充分參加投標,使符合投標條件的供應商不少于三家的必要手段。可以設想,僅僅在一家指定的新聞媒體,或在集中采購機構門前公告欄上發布招標信息,是很難讓所有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及時掌握招標信息的,因此,規范招標信息發布也是從源頭上防范廢標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我們,一要規范地方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的數量,應規定達到三家(含三家)以上,盡快改變只指定一至二家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使信息發布不充分的現象;二要克服招標信息發布不當的問題。現實中,仍有不少招標采購單位認為,所有招標信息只須在同級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新聞媒體上發布,這是片面的。《管理辦法》規定,采用邀請招標方式采購的,招標采購單位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發布資格預審公告,公布投標人的資格條件,資格預審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七個工作日。在實際操作中,不少招標采購單位就忘記了上述規定,只在本級指定的信息發布媒體上公布資格預審公告;三要規定地方上凡有大數額的(一般指500萬元以上)的招標公告還須在中國政府采購網等財政部指定的信息發布媒體上公布,以提高政府采購信息發布的覆蓋面,確保一些特殊項目的招標采購能滿足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少于三家的法定條件。四要保證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起,不得少于二十日。
三、細心制作招標文件。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招標文件達不到《政府采購法》和《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就容易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就容易出現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例如,許多事實證明,只要招標文件明確的評標方法或評標標準不具體,不恰當,就會被人混水摸魚,就容易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以至于被依法宣布廢標。因此,細心制作招標文件十分必要。就是在實際制作中要做到“不漏”、“不粗”、“不錯”。在“不漏”方面,要避免遺漏投標人須知(包括密封、簽署、蓋章要求等)的表述,避免遺漏投標報價要求(包括投標保證金的金額和交納方式)、合同主要條款及合同簽訂方式、交貨和提供服務的時間等的表述,避免遺漏省級以上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事項的表述。在“不粗”方面,就是要詳細明確投標人應交的各種資料,如資信證明的種類和名稱;詳細明確技術規格、要求和數量,包括具體的附件、圖紙等;詳細明確投標文件的實質要求和條件。在“不錯”方面,就是要保證制作的紙質招標文件和在指定的網絡媒體上發布的電子招標文件應當保持兩者一致,招標文件規定的各項技術標準應當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明確的廢標條款不能超越《政府采購法》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范圍。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