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欽東訪談:房產景觀回歸自然才是真
?? 訪易道(上海)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梁欽東
目前在北京、深圳、杭州等許多城市,公園式布局的房產景觀不在少數。不少開發商為了吸引人們眼球,競相推出號稱“歐陸風情”、“英倫全景”景觀的樓盤。然而,這些美輪美奐的房產景觀因為做得過于華美,反而顯得游離于生活之外。這種以吸引眼球為訴求的景觀設計,已經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后期問題。那么什么樣的社區環境才是真正適用的?房產景觀未來發展何去何從?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易道(上海)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資深設計師梁欽東。
記者:目前不少樓盤為了增加“賣點”,在景觀設計上做足了文章。然而業界專家卻認為這些景觀做得有些“過”。作為資深的景觀設計師,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梁欽東:目前不少房產景觀做得確實有點過。每個項目都想做得與眾不同,賦予景觀很多概念和想法。做概念也許對開發商的銷售會起到一些幫助,但對于未來居民的使用來說沒有太多意義。好看和好用是兩回事,我覺得房產景觀還是應該回歸自然,使用方便。比如冬天有地方曬太陽,夏天有地方乘涼,小孩有地方玩,大人有地方散步等等。另外社區里的景觀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三五年后原來做的一些設計不適用了,就要進行調整。比如步行路,原來的路走著繞遠,回家不方便,我們就要重新做。或者兒童活動場地放在這里太鬧,對人有影響,我們就要換個地方。居民入住后,物業會對小區里的設計進行不斷調整完善,原本宣揚的那些“主題”和“概念”也就面目全非了。
記者:房產項目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性,但在全國范圍內不分南北、不按科學規律、反季節引種和施工、采用大面積水系等現象屢見不鮮。對于這些問題,請談談您的看法?
梁欽東:這個問題大家爭論比較多,目前房地產景觀發展主要存在三個誤區。
誤區一,部分開發商和買房人認為,社區里又有水池,又有南方各種各樣的花卉樹木,很漂亮。其實從專業的角度看,這樣做違反自然,也很難可持續發展。有些南方或者國外珍稀樹種能否在北方過冬,或者能支撐幾年還有爭論。即便能夠勉強讓它成活,養護代價也非常大。
在景觀設計里面應該盡量使用鄉土植物。其實每個地方的鄉土植物都很豐富。以前有人誤認為北京鄉土植物很少,也就楊樹、柳樹、白蠟、銀杏等等幾種,其實不是。大家到西山、郊區走走看看,能夠適應北京氣候的原生植物非常多,只不過我們現在苗圃里培育的品種較少。特別是這幾年,城市建設的加速使景觀綠化植物的需求量大增,苗圃里面常見的植物都供不應求,苗木生產者沒有動力去培育市面上少見的鄉土植物了。所以我覺得,奧運過后,房地產發展速度放慢,苗圃有可能會靜下心來尋找一些與眾不同的鄉土植物來培育。另外,開發商也會要求苗圃開發一些新的原生品種。目前很多開發商都自建苗木基地,更有條件做這樣的事情了。
誤區二,目前在植物應用上濫用成年大樹。很多新開樓盤追求在入住甚至是銷售階段景觀看上去已很成熟。這雖然是房地產競爭導致的,但這已將房產景觀帶入歧途。首先,成年大樹移植的風險很大,把它從生長多年的環境中移走,很可能出現問題甚至死掉。另外,即便能把它養護成活,也將損失掉很多生態價值。景觀本身是活的,從幼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本身也是很美的。再有,挖走大樹對于其原生地的環境是一種破壞。所以說,除非特殊情況,大樹移植并不可取。如果苗圃愿意靜下心來培育大樹,然后出售,那無可厚非。普通的生活社區其實還是自然一些最好。
誤區三,水景面積過大,水資源浪費嚴重。不少開發商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謹慎用水,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開發商在做景觀時用水面積過大。景觀設計師有責任跟開發商溝通,如何既能在社區里面表達一些水景意向,又不會對水資源造成太大浪費。目前不光北京缺水,整個地球的水資源已經變成一種稀缺資源。我們如何利用水資源已經成為一個嚴重問題。易道公司有專門的水資源管理工程師,場地內雨水搜集、清潔,如何進到社區水景都有專門設計。我覺得雨水搜集系統應該廣泛推廣,因為現在硬質地面太多,雨水通常被作為污水排走,浪費掉了。如果社區內的雨水能夠被適當搜集,無論用來澆灌,還是做水景都具有很大潛力。另外,合理規劃社區水景也很重要,而不是做成幾千平方米的人工湖。
記者:易道公司做過很多社區景觀設計,一個好社區的標準是什么?
梁欽東:我認為評價標準將來會趨向于綠色環保,簡約自然。標準應該綜合地評價社區的整體品質,包括環境、建筑材料、能源使用的可行性、人群的多樣化等。從環境標準來說,太陽能使用、水的再利用、建筑材料是否環保將受到更多重視。另外,對人的關懷很重要,日照情況是否符合人的需求?綠地日照、冬季日照情況是否達標?是否能夠為不同人群提供合理的活動內容、范圍、設施?真正的好社區,景觀是否漂亮將不是主要影響因素。
記者:就您了解的情況來看,未來的房產景觀將如何發展?
梁欽東:我覺得前幾年是房地產業迅猛發展的時期,大家都競相推出不同的產品,設計形式上進行很多探索和嘗試。未來幾年房產景觀將會逐漸走向成熟。第一,使用功能更加周全;第二,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包括技術與材料的創新,使用綠色建材,節約利用各種能源;第三,美學和設計形式上的重新思考???回歸自然。如何使景觀設計既簡單又能從中找到一些中國元素。而不是盲目奢侈洋化,或者完全搞成中式的灰磚青瓦。設計師應該更多地去探索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對空間和材料的感受等。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跟中國人生活比較貼近的好作品。我們期待著全新的中國本土化的設計作品出現。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