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中國為什么要建國家公園(圖)

2007年6月21日,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揭牌成立,這是目前國內第一個正式掛牌的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的設計理念:以最少犧牲自然特色,最多地滿足人類需要,堅持和諧性、本土化、實用性原則,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
2008年6月6日,國家林業局發文確定云南省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這也標志著在國際上公認為解決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最好模式??國家公園得到我國政府的認可。
何謂國家公園,中國為什么要建設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如何,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云南普達措國家公園的建設背景和理念等,就相關問題,中國綠色時報將約請有關人士予以解答。
云南省西南林學院生態旅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葉文,是國家公園管理模式的積極倡導者和參與者,曾經作為普達措國家公園的規劃設計組組長參與了普達措的規劃與設計,他同時也是西南林學院國家公園發展研究所所長。日前,記者就國家公園等相關問題,電話采訪了他。
●國家公園是解決自然保護與發展經濟之間矛盾的最好模式之一
記者:葉教授,您好。我知道您參與設計了普達措國家公園,那么,請您解釋一下什么是國家公園?
葉文:國家公園是指在保護區域內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前提下,經過適度開發,為民眾提供精神的、科學的、教育的、娛樂的和游覽的場所,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定義。國家公園管理模式在我國屬于新鮮事物,但在國際上卻已有100年的歷史了。自1872年美國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后,迄今為止,全球已有12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9832處國家公園,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管理理念和運行模式。
記者:那么,您認為建設國家公園有什么用或者說國家公園有哪些功能呢?
葉文:其主要功能有:1.提供保護性自然環境。國家公園要為重要而獨特的自然環境、遺產地提供良好的保護條件,同時也為展示保護地的自然環境創造條件。2.保護生物多樣性。國家公園大多建立在生物多樣性豐富或獨特的地區,在經濟高速發展、動植物種類快速消亡的時代,它要起到保護大自然物種基因庫的功能,并為人類對物種的永久利用提供可行性。3.提供國民游憩場所,繁榮地方經濟。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綠色旅游和生態旅游,已成為許多地方的主要經濟來源。4.為科學研究、國民環境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課堂。
記者: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這些功能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保護自然生態,其二是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
葉文:這正是國家公園最核心的價值理念,既要保護自然,又要滿足人的需要,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為解決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最好的模式之一。國家公園是自然資源稟賦最高、旅游體驗最佳、保護與發展關系處理得最好的地理空間,它稱得上是一個國家的科學博物館、國民環境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能夠以較小的面積為公眾提供欣賞當地的自然和歷史文化景觀,又能較好地繁榮地方經濟、滿足當地老百姓發展的需要,并使大面積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可持續發展。
●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特別適合建設國家公園
記者:談到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國有多種多樣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各種類型的公園等,為什么非得建設國家公園?
葉文:與以上類型的保護和開發不同,國家公園的管理模式是“國家所有、政府授權、特許經營、社會監督”,因此,它強調的是在政府主導作用下,對重要自然區域進行可持續的保護和發展。在中國,特別適合建設國家公園。
記者:為什么這樣說?
葉文:其一,目前,中國眾多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部門分散,政出多門,容易出現扯皮打架的現象。中國的自然保護地像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各類公園等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如國家林業局、環保部、海洋局、農業部、建設部、水利部以及一些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等。采用國家公園模式可以將自然保護地統一起來由一個部門負責管理,避免扯皮推責現象的產生。
其二,中國的社會制度也特別適合集中力量建設國家公園。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力量,組合政策、資金、管理人才等優勢建設國家公園,以國家的名義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目標。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自然資源是公共物品,自然歷史遺留下的財富應該屬于全體中國人,公眾有權欣賞它并從中受益,這也有助于培養公眾的國家意識。
●國家林業局確定云南省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試點省對中國自然保護事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記者: 國家林業局最近批準云南省建設國家公園試點省,您怎么看待這件事?
葉文:國家林業局確定云南省為國家公園試點省,我個人認為這對中國的自然保護事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對整個保護事業是一個推手。
就一般而論,我們傳統的保護理念比較簡單。比如自然保護區是以靜態、絕對保護為宗旨,沒有充分體現資源的社會價值和公共屬性特征,制約了人類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而風景名勝區以游憩活動為核心,在強調資源利用的同時,并沒有將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作為景區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這些都把保護自然與發展經濟完全對立起來,顯然都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因此,我認為應該根據保護地的性質不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保護機制,對自然保護區做一些評估,該嚴格保護的,比如生物走廊、生態敏感脆弱的地方,應該嚴格保護起來,不搞任何形式的開發。對那些生態系統完整、景觀比較好的地方,應該發揮其各種功能,為人們提供欣賞、學習、游憩的場所,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認識了解這種景觀和資源的價值,從內心里產生愛它保護它的愿望。如果一味地封閉起來,大家見都沒見過,又怎么會去全身心地熱愛它保護它?尤其是這對當地的老百姓也很不公平,他們守著最好的資源卻過著最貧窮的日子,造成了自然保護與當地百姓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
國家公園管理模式不僅尊重自然,而且關注人的需要,關注社區的發展,強調社區共管,在社區共管中老百姓從中受益獲利,從而激發他們自覺參與自然保護的積極性,這也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思想。國家公園作為自然保護的一種重要形式,必將推動中國自然保護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記者:為什么是云南,而不是其他省呢?
葉文:確定云南為試點省更具有典型性。首先,云南地形復雜,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富集、典型,同時,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一旦破環就無法恢復,這決定了云南省要把保護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放在首位。
其次,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緣,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因此,保護資源與發展經濟的矛盾比較突出,尋求一條既要保護生態又要發展經濟的路子更為迫切。
再次,云南省是最早開展生態旅游的省份之一,由于云南的旅游市場對全國來說是一個中遠市場,因此,決定了云南省的生態旅游模式必定是高品質、高消費、對自然生態破環比較小的旅游模式。多年的實踐證明,云南必須從傳統的規模型旅游轉型為高品質的效益型旅游,用國家公園做平臺,是其最好的選擇。
最后,云南從醞釀建設國家公園到普達措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已有近10年的歷史,有了比較成熟的理論、實踐基礎。早在1998年,云南省政府就與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簽署了《滇西北大河流域國家公園項目建設合作備忘錄》。2004年,在迪慶州州長齊扎拉和清華大學教授史宗愷(當時在迪慶州掛職)的直接推動下,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和西南林學院聯合成立了專門機構,對國家公園建設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云南的可行性和前景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并于2006年聯合成立了西南林學院國家公園發展研究所,為云南省國家公園的研究搭建了國際國內合作交流的平臺。目前,該研究所正配合云南省林業廳研究如何推動國家公園的發展、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相信在兩年之內能夠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