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大連召開
共同探討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市規劃
仇保興作大會報告 周干峙講話 夏德仁等參加
9月19日~21日,以“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市規劃”為主題的200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大連召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兩院院士周干峙講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作大會報告,大連市市長夏德仁、遼寧省建設廳廳長王正剛、國際區域與城市規劃師學會會長皮埃爾?拉孔特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靜霞主持了大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德慈,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曉麗等參加。
周干峙在講話中說,明年我們就要迎來建國60周年,這也是我們新中國城市規劃工作的輝煌60年。在這樣喜慶的歷史時期,如何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這是規劃工作者們應該回答的問題。對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來說,現在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總結經驗、提高認識,以迎接城市規劃的新發展。
結合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周干峙強調了3點意見:首先,必須看到近年來規劃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進步,要滿懷信心,再上新的臺階。其次,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規劃建設工作還存在不少缺點和問題,主要涉及規劃失控、工程建設的浪費現象、環境治理、城市人居環境建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鄉統籌等。再其次,要結合發展目標,研究重點問題。今后的城市化和城市發展,要堅持六大目標:建設富裕城市、和諧城市、生態城市、安全城市、文化城市和科技城市。圍繞這六大目標,要做好相應的規劃研究工作。
仇保興作了題為《借鑒日本經驗,求解四川災后規劃重建的若干難題》的大會報告。在報告中,他結合日本經驗,重點闡述了6個方面的意見:
一是如何理順重建規劃體制,盡快實施科學重建。仇保興指出,重建規劃(全局協調性規劃)具有指導性而非約束性,具有號召性而非強制性,從下而上編制而非從上而下編制,經常反饋性修訂而非一定終身,著眼于彌補其他規劃之不足而非取而代之,屬“軟”規劃,與原有各種“法定規劃”、“硬”規劃呈互補協同的關系。成功重建的標志之一是盡快讓社會恢復到災前的“依法”運轉狀態。當前的任務是:實事求是地修訂原有的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縣域村鎮體系規劃。
二是山區農村重建如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仇保興認為,山區農村與城鎮一樣都是社會的財富,山區重建的目標是讓村民安居樂業,城市人口回鄉觀光,建設景色優美、充滿活力的田園鄉村。山區重建的途徑是以就地、就近、分散為主,集中重建不是“新農村”的本義,不是山區應有的村莊布局,不利于農家樂的發展和村民致富。
三是對地質災害隱患是治理還是避讓。仇保興指出,對塌方、泥石流等地質隱患應“能治盡治”,為村鎮居民重建家園創造條件。治理成本不僅要算經濟賬,還要算就業機會、社會資本、熟悉場景等,要采取統籌治理的方法。
四是如何規劃建設安全抗震的城鎮。仇保興說,我國大陸地震烈度6度~9度的地震區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2/3人口達百萬的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高危險區,可以考慮借鑒日本經驗:出臺《建筑物抗震加固法》,抗震診斷,實施加固,全面推行“學校加固計劃”;實施城鄉生命加固工程;利用城鎮道路、河川,規劃建設“城市防災軸”;建設具備醫療、福利、行政、避難、儲備等多功能“防災安全街區”;將政府辦公樓、公園、體育場、學校、廣場等建設成為“防災據點”,配備應急用品儲備等。另外,美國災后恢復與重建規劃的經驗也值得借鑒。
五是如何為后人提供環境友好型的重建模式。對此,仇保興提出了建設與避災和應急避難場所相結合的綠地系統,建設可步行城市。依據“低沖擊開發模式”的雨水收集利用,大面積應用可滲漏地面,實施雨污分離、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設有地方風格的綠色建筑與節能住宅,實施建筑垃圾循環利用工程與地質災害危險區相結合的生態公園計劃等多項措施。
六是如何發揮政府職能,提高重建效率。仇保興指出,在重建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市場失效”領域實施管制,同時放松一般性的管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對于自然壟斷經營、負外部性、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提供等方面的“市場失效”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研究學院院長葉嘉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謝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李曉江,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巡視員牟廣豐,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等,也分別在大會上作了主題演講。會議還設立了12個專題會場、6個自由論壇,就城鄉規劃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了研討與交流,召開了以“總體規劃: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為主題的專題報告會,并同期舉辦了“生態文明與城市的未來”主題規劃展覽。來自全國各地的1700多名城鄉規劃工作者參加了這次盛會。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