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劉曉明:生態園林城市的文化特質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曉明在會上做報告
曹娟攝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步伐,促進城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座談會和園林綠化與可持續發高層論壇在北京世紀國建賓館召開。此次會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主辦,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信息委員會承辦,第七屆(濟南)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組委會協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到會作了重要講話,參加此次會議的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領導,國家園林城市、生態園林試點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園林城鎮的近百名市長,各省、自治區建設廳分管廳長,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園林局局長,各地城建、園林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人員和國內、國外專家等近600人。
大會圍繞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以下是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曉明的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下午好!
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感興趣的話題《生態園林城市的文化特質》,因為我們正在做全國的試點,這樣的城市還沒有評出來。在評出來以前我覺得有必要探討一下文化的特質,在國外目前還沒有文化特質的提法。我就我看到和研究過的案例給大家做一個介紹,這是一張我們地球上發展歷程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從低級到高級在不斷的變化。我在旁邊寫了1/4秒是什么意思呢?在地球歷史長河之中,有記載的人類歷史的出現,在1/4秒的時間人類出現了以后對人類造成了重大的破壞,再進一步對人本身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目前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狀態是非常快的,城市園林綠化的成果也在逐漸的提高,這是比較好的發展趨勢。但是在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城市的可持續也更加糟糕,這是70年代上海外灘的照片。現在的外灘變得更加漂亮,但是林蔭大道好像不見了,城市更加美了,但是綠色的植被更少了。目前我們大家都反映在大城市里面基本上是鋼筋混凝土,我們可以看到在車站坐車和下車的人沒有一個是笑臉,這反應了人們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我經常坐火車深有體會。
我們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這是一張我在地震之后沒多久找到的照片,從這張圖上有兩個信息很重要。在這張圖片上有一個綠地,這是很好的逃生的地方。我想說的是城市綠地的生物多樣性是城市絕對不可忽視的條件,綠地里面生物多樣性的存在有可能出現動物來預警,這是地震局測不出來的。
中國城市面臨的問題我簡單把它分為四個方面:環境惡化、人口劇增、交通擁擠、文化漸失,我們在工業化時代的進程中,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傷害,中國城市居民對生存環境的六大渴望是:人身的安全、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體、寧靜的聲境、豐富的文化、優美的環境,最終達到身心健康的要求。
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要想創立這樣的城市應該在這六個方面達到居民的要求,對中國生態園林城市文化特征和概念我提出一個初步的想法,我覺得它是一種自然、歷史、生產與生活相交融的產物,是人類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反映。中國生態園林城市文化特質的意義我覺得有三個方面:
第一,它是人民的精神食糧。
第二,它是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第三,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中國生態園林城市的文化特質有三大內涵:
1、崇尚自然。
2、彰顯特色。
3、熱愛生活。
這個字大家可能認識也可能不認識,這個字是“岵”,它的意思是有草木的山。也就是在三千多年前中國的古人已經對山水有了不同的認識。中國主要是山地國家平原很少,所以中國的山水環境造就了中國人山水的情懷。這是中國美麗的山河,在、從中國古文化角度來說,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莊子說過“山林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管子也說過:“人與天調,然后天地之美生”。
中國崇尚自然山水也從實踐中感覺出來,在大中城市中心區建這樣大型的公園中國是第一個這樣做,大家可以看到在故宮的后面是北海,它代表的是北京的皇家園林。還有一個是頤和園,也是在真山真水的基礎上完善的,遠山近水全部出現在頤和園里面。一百多年前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曾經做過一個預測,他說風景園林行業已經并且將會成為20世紀改善人類環境的、最直接的、職業化的貢獻者。因為它不僅有利于改善住房、改善城市和城鎮設計,而且還有利于創造、保護和增加人們的機會來享受群山與峽谷,山丘與平原,森林與花卉,池塘與水道,春花與秋色,鳥類和其他動物在自己棲息地的野生生活,這一切都是城市居民需要看到并欣賞的。我們可以發現在很擁擠的地方在小的空間里面有植物,這是紐約中央公園的圖片,這張圖片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很有意思。它反映了西方對自然因素的追求。
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這個花園是以草坪為主,有噴水的設施。水下的植物很少呈干枯,植物也是經過修剪的,是草坪和幾棵樹形成的居住環境。但是后來人認為這種環境不適合人類的居住需求,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它的生態體系從路上、水下是非常完備的,它的植物也很多。到了平面部分只有喬木圍起來的部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大家對自然更加的渴望。
對自然的渴望不光在中國,在韓國也有,大家知道韓國有一個項目叫清溪川的項目,該城市的市長提出來要把這條路挖開把這條河恢復出來,它當時的投資是3.5億美元,我們把它叫做市長工程。這是當時做現場的模型,建成以后反映很好,它成為人們交往的場所。大家所擔心的事情是怕改善以后交通擁擠了,但是恰恰相反交通沒有擁擠,在它的河岸兩邊有市民參與的活動。
彰顯特色方面我就自己的了解給大家做一點介紹,美國有一位設計師曾經說過城市生活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共性的、社會性的生活,外向而關聯。另一類是私密性的、內向的生活,它尋求寧靜。這是在外國評選的宜居城市,包括奧克蘭、法蘭克福、悉尼、巴黎、蘇黎士、英格蘭、溫哥華等等。中國的園林城市建設也不錯,像南寧這樣的城市。
下面我想講幾個在公園里面發生的情況,我覺得這種情況對我們建設生態園林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比如說印度新德里的甘地公園,它主要是為了紀念甘地,這個公園里面有一個長明火,就是為了紀念甘地。到了美國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公園,在美國華盛頓第一任總統紀念碑、潮汐湖,我們覺得這個城市規劃很有意思,城市規劃從園林中汲取了很多的營養。這是第三任總統杰弗遜的紀念碑,還有第16任總統林肯的紀念堂。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紀念碑最長的軸線是這樣的,它中間是一個噴水池。在這里紀念陣亡的將士是在一個水池里面,大家注意在水池的池壁上有徽章,他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紀念的。還有一個美國華盛頓的白宮,這是它的南草坪,白宮也列為歷史遺產,他們也要做一些修復工作,包括白宮也是圍繞在城市的綠地旁邊。
再到綠地旁邊還有一個是羅斯福總統紀念園,當時在60年代的時候羅斯福紀念園有建筑師做的方案,有一個很高大的碑大概有20米左右,上面刻有羅斯福著名的言論。當時這個方案被否定掉了,這個方案雖然很高大、很突出,但是把羅斯福變的很渺小。最后設計的羅斯福形象,他是用室外的場地把羅斯福在任期間帶領美國人民從大蕭條期間走向輝煌的時候,羅斯福坐在這里和整個環境融為一體,而不是很高大的形象。當時美國人的狀態確實是排隊等著領取面包,當時美國人很窮,生活很悲慘。
這里還有一個公園,經常有二戰時期的老兵到這里聚會,這是他們的文化。這是院子里面的噴泉,這個入口很簡單,就是在墻上嵌了一個碑,碑上寫了幾個字。在華盛頓中心綠地旁邊有一個韓戰紀念園,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隊士兵,旁邊還有一個大理石場面,大理石場面有當時戰爭的照片,有一種歷史呼吁的感覺。這里面有寧靜的水面來表明紀念當時已經陣亡過的人員。
在美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國羅威爾城市的國家公園,實際上它把當時的歷史工業化帶出來,它把紡織機留在里面可以參觀,通過當時生產的情景和當時的一些用具全部展示出來,這是非常有意思的。這是國家公園的游客中心,在這里面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以及當地所產的旅游產品,可以在城市里面推廣國家公園這么一個概念。
到了韓國1988年它舉辦了奧林匹克運動會,里面沒有很有特點的體育館,但是它有一個大門一直到現在為止也體現了韓國的文化和奧運精神的特點。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特點,很多樹木。在很多時候有很多居民來爬山鍛煉身體,它保留了歷史的遺跡,它圍繞這個歷史遺跡有很多雕塑。還有像韓國慶州皇家墓地,它處理得很好,你是韓國國家小沒有像秦始皇這么大的墓地,但是他做成這樣是很有意義的。
還有巴黎的拉維萊特公園,這里面有圖書館、咖啡館、餐廳、兒童游戲室,它很有功能意義。它可以從歷史借鑒到現在,很有趣的是這可能是結構主義者最有名的作品。還有像中國杭州的西湖是很有中國的特色和風景。還有濟南的趵突泉,大家看這樣的景象也非常美。北京的西單廣場重新改造以后出現了這樣的情形。中國的常州紅梅公園,我感覺做的也非常好,包括出現一些特色的東西,這是有常州特地的文化特點。還有常州的淹城遺址對中國來講是很有意義的。昆明的翠湖公園也是非常有趣的,它的湖面不大,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植物和動物交融在一起,它跟當地的文化有一點點關系。我們看這邊墻壁上刻了一個花園小游園,還有養生歌等等。還有在石頭上刻有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起,文明這個詞是從江陰出現的,這就是當地的文化特色。包括像青島濱海綠地五月的風,像北京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它是結合以前的歷史文化做了一種解釋性的表現。
我們曾經在常熟做過一些項目,我們做了一個文明花園,為什么叫文明花園呢?因為我們發現在常熟有一個東西叫做路不拾遺,就是在宋代的時候把你在路上拾掉的東西放在這里,這是精神文明的象征。所以我們覺得這個方面要考慮到文化的氛圍是可以寫文章的。快節奏的現代城市生活有很多副作用,大家可以感覺到焦慮、孤獨、單調乏味。城市綠地可以成為緊張情緒的緩釋器,人們在這里與人交流與自然交流,感知自然的變化人性的美好,人們也能通過綠地獲取知識等等。
現在我們離動物越來越遠,現在小孩都住在城市里面的高樓大廈里面,他們住在混凝土的盒子里面,他們應該熱愛動物。我想提出的是熱愛生活從熱愛動物開始,如何讓它們回歸到城市里面,我覺得只有有了綠地系統這這樣的目標才能實現。我們把整個生態系統全部恢復保護起來,這個城市才可以叫做生態城市或者是生態園林。我們應該帶小孩到大自然,讓他們學習和熱愛大自然,在這里人們的精神才可以得到放松和享受。這是韓國節水設施,當地的居民是用這個壇子把它放在雨水下面收集雨水,這也是熱愛生活的表現。
我再說一個案例。在韓國漢城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平面中心或者是第二個首都等等,它這個方案獲獎的作品很有意思,它提出來的是FLATCITY,它提出的概念正好反其道行之,這個風景是平的,為什么是平的呢?它提出這個概念整個施工規劃是有平面的聯系,這個平面聯系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可以看這張圖,既然屋頂幾乎在一個平面上,那這個屋頂是一個花園,空中有一個巨大的屋頂花園,盡管它的建筑隨著下面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它在高度上基本上處在一個水平線上,這也是它方案中標最重要的概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一個新建的建筑物上它用屋頂花園,在空中形成綠色的生態廊道這是很有意思的,很多的樓都是屋頂花園把它連接起來,如果建好我相信也有動物在這里出現,這是非常新的城市規劃的理念,但是這個理念恰恰是從園林的角度得到啟發。
這是瑞士的生態廊道,德國、日本、韓國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非常成功,中國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因為高速路出現以后很多生物的廊道已經被隔斷了,大家現在還沒有關注高速路的生物通道。在國外生物通道有陸路和水系的。有一個項目在阿根廷,這個公園的建設過程非常有意思,它那里有一個俱樂部就是博卡青年足球俱樂部,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建成以后很多居民慶祝這個項目,只有讓他進來他才熱愛自己的生活,我們提出來設計師要不斷的變化角色,你不光是設計師,你必須想象自己是一個公園使用者,這樣才能比較好地滿足使用的要求,我們要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公園的維護,不光是單位,也希望個人有機會參與。
生態園林城市可以這樣理解,它是生態友好、功能完善、經濟高效、產業環保、文化多元、社會和諧、環境綠美、身心健康,這是我們可以考慮的方向,謝謝大家!
編輯:songgaofeng
相關閱讀
北京林業大學2018年研究生錄取人數創新高
從北京林業大學官網獲悉,2018年博士研究生錄取人數首次突破300人,碩士研究生錄取人數突破1800人,錄取人數均創歷史新高。【詳細】
安黎哲任北京林大校長 原為蘭州大學副校長
7月26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在北京林業大學宣布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命決定,安黎哲任北京林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安黎哲同志簡歷 安黎哲,1963年6月出生,甘肅人,漢族,中共黨員。1986年7月參加【詳細】
北京林業大學成立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院
北京林業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院日前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林業、生態等領域的文化與自然遺產為研究對象的專門機構。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任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任名譽院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