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必須生態化 城市綠化以改善自然生態為上
10月28日~30日,園林綠化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辦,來自政府、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官員、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其他相關人士等共約600人與會。此次論壇上,節約型園林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等問題成為最為響亮的主題、引人關注的焦點。這無疑表明,過去較長一個時期以來,城市園林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反生態、不自然”的思維與做法,開始引起業內人士的更多反思。
鋪張之風盛行
對城市園林建設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過去一段時期以來,園林建設中高價設計、高價建綠,追求景觀的大尺度、大色塊、大手筆、大氣派,堆砌各種景觀小品,花費巨額資金引進外來大樹古樹等情況,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這就是城市園林建設一直存在的鋪張之風。簡而言之,這種不良風氣也許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奉行景觀至上原則,過分強調園林綠地的視覺景觀,而忽視自然生態效用;第二就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一味地崇拜外國的園林形式,忽略了本土和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第三就是奢侈浪費,追求高檔次,大量堆砌一些昂貴的材料,比如城市廣場用的花崗巖、綠地用的外來草花等;第四就是政績導向和長官意識,搞了很多“裝點門面”的花架子工程,大而空,比如對一些城市綠地隨意進行改造,從而導致重復建設。
雕塑、水景、假山、巨型廣場、熱帶風光、古樹盆栽、鮮花大道、冷季型草坪……如此等等,這些已幾成過去一個時期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通行做法。但有誰能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品位不高、毫無生態功能的園林綠化景觀?又有誰會關心制造這些景觀已經投入、后期維護還需繼續投入的大量資源又會有多少?
盲目追求所謂高檔次的浮夸風,不遵循自然現狀及生態規律的盲目設計與建設,人文景觀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生搬硬套等等,都無不表明,城市園林建設需要大力提倡節約!
節約不是寒磣
有錢好辦事,一提節約,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少花錢或者不花錢,其實這是對節約的片面理解。
同樣,一提及節約型園林,人們就會想到要在園林綠化建設中節約水電,要減少對園林綠化建設的投入,甚至要少建園林綠地。有人認為“建設節約型園林”就是提倡因陋就簡地建設園林綠地,反對搞園林綠化精品,將會導致行業整體水平的下降;還有人認為園林綠化行業剛剛繁榮起來,現階段不宜提倡“建設節約型園林”;甚至有人認為園林綠地怎么建都不為過,不存在浪費的問題。
這都是對“節約型園林”的認識誤區,同時也說明了過去一個時期園林建設鋪張浪費的思維模式。
實際上,節約型園林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這一宏觀背景決定的。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我們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使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無限制消耗,導致一些資源如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等出現嚴重短缺、破壞,使得自然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急劇下降,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城市生態環境污染、破壞開始迅速向農村蔓延。
因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及時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方針,將人與自然和諧作為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而在此背景下,提出節約型園林口號,扭轉當前的園林綠化建設鋪張風氣,無疑十分必要。
“節約型園林”就是要求資源投入最小化,產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從而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園林綠化建設模式。小而言之,節約可以促進本行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水平;大而言之,節約型園林建設與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
專家們認為,節約型園林可以從節約土地、節約土壤、節約水源、節約能源、節約資金和節約建筑材料等各個方面著手進行,目的都在于提高資金、土地等資源的利用效益。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