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縣災后重建思路探索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一次地震,四川省青川縣受災嚴重。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對青川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青川縣委針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行了全面、科學的安排部署。
災后重建的方向
震后重建總體規劃提出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通過十年恢復重建,全面達小康,再造新青川。階段性目標是:一年基本安置,三年重建恢復,五年發展振興,十年全面小康。到2008年底,受災群眾基本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農村受災群眾永久性住房完成50%的建設任務,啟動一批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
青川縣災后恢復重建的指導思想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城鄉、科學重建。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對口援建為契機,以優先恢復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為基點,以住房重建、設施重建、產業重建、城鎮重建、生態重建為重點,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建設人民安居樂業、城鄉共同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新家園。
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富民”的總體發展思路。依托生態優勢和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培育特色基地,壯大龍頭企業,創優生態品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走生態特色農業發展的路子。建立生態修復機制,打造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家園,弘揚生態文化,走生態旅游發展的路子。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項目為龍頭,以產業園區為載體,走規?;?、集約化、精深加工的生態工業發展路子。優化城鎮體系布局,突破基礎設施瓶頸,堅持城鄉共融,實施“小縣大鎮”戰略,走生態城鎮建設的路子。
重建規劃工作的重點
青川縣委、縣政府考察學習了幾個地區的城市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后,結合《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要求,迅速完善并出臺了青川縣“1+12”規劃。青川重建工作將總體遵循“恢復完善功能、規模適度合理”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五個優先”,即功能恢復、民生優先;設施重建、基礎優先;布局調整、安全優先;人口轉移、集聚優先;產業發展、生態優先。
青川災后重建規劃工作中的重點:一是城鎮體系規劃方面,聘請高水平的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力爭每一幢建筑、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節點都成為城鎮特色景觀。二是基礎設施重建規劃方面,要按照“恢復完善功能、規模適度合理”的要求,把交通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重點恢復金子山至喬莊、喬莊至沙州、喬莊至青溪、東河口至前進等公路,加快建設一批城鎮道路、河堤及排污、垃圾處理等工程。三是產業規劃方面,樹立新的資源觀,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堅定不移地走一條農業原生態、工業可循環、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特色經濟新路子。做強林產、建材、礦產、旅游4大板塊。四是社會事業規劃方面,綜合考慮城鄉體系和人口規模,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五是城鄉住房規劃方面,農村實行農戶自建、政府補助、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相結合,按照“全框架、新材料、前木質后框架”的戶型結構,突出川北民居特色,力爭用一年半的時間,全面完成因災倒塌和嚴重損毀的6萬戶農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務。
強化項目監管
在《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指引下,青川需要做好項目監管,抓好招投標工作,將項目做成精品工程。
一是科學規劃好項目。要始終堅持“科學規劃是最大節約”的理念,堅決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通過科學規劃降低成本。規劃重點是恢復功能,目的是方便群眾,不貪大求洋,不搞形象工程,布局要合理,規模要適度。二是抓好招投標。把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管理工作程序和制度作為工作的重點,從項目的申報、審批、下達以及專戶的設立、資金的撥付、項目的實施驗收、績效評估等環節強化監管辦法,完善監管制度,杜絕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三是強化資金監管。進一步落實援建資金監管措施,加大監管查處力度,規范援建資金的運作程序,做到規范管理、有序運作、監管到位。切實增大援建資金申報審批透明度,堅持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堅持對違紀違規使用援建資金行為進行及時整改,嚴肅處理。對因疏于管理造成項目投資失敗或嚴重損失的相關責任人要追究其相應責任。
青川縣委書記 李浩生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