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華字塔”被炸,欠公眾一個解釋
在電影《三峽好人》中,影片結尾部分有一個異化的火箭升空鏡頭,火箭主體就是重慶奉節縣的“華字塔”,這個塔由于成為爛尾工程,最近被炸毀拆掉。(見11月24日《重慶晚報》)
“華字塔”不是小孩子玩的積木,而是投資2000多萬元的工程。塔周圍還規劃修建青少年活動中心,制作了反映三峽移民的大型浮雕。據說,奉節縣的本意是想把這座塔打造成新縣城的標志性文化景觀。
一個標志性文化景觀工程,為何最終變成了爛尾工程?而這個塔2003年已完成主體工程,為何拖到今天才以炸毀告終?可惜新聞沒告訴我們更多信息。也許是領導換了?或是資金接不上?要么是城市的規劃變了?
問題是,當初為何要造這個塔?“種種理由”究竟是什么理由?現在為何又被炸掉?這些都需要一一向公眾說明。除此之外,還要向公眾說明的是,誰該對此負責? 2000多萬元不能就這么打了水漂,如此糟蹋納稅人的錢,怎么連個說法都沒有?
“華字塔”的下場似乎并不孤立??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建成使用僅7年,政府就將其爆破拆除,在原地新建一座商業高樓。市民認為太浪費,而規劃局有關人士則強調炸掉大樓“政府并不吃虧”;呼市政府炸掉市政府和市公安局辦公大樓,為騙子王木匠的空中樓閣騰地讓路。炸樓給出的理由似乎很簡單,一句“政府并不吃虧”,一句被騙了,似乎什么事都沒有了,而不管納稅人接受不接受。如此輕描淡寫,那炸樓可能就成為掩責的擋箭牌。
當一些人想要搞政績工程的時候,可以不顧科學、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想上馬就上馬;如果覺得不行,便馬上炸掉。納稅人的錢怎經得起這么折騰?
城市建設必須有科學的規劃。當出現決策失誤時,應該有人出來負責。
“華字塔”被炸不能成為一個謎團,需要有人出來向公眾解釋原因,更需要有人出來擔責。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