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陸中剛發言(圖)
遷安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陸中剛發言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為研究交流和探討風景園林依法行政、加強行業管理、促進風景園林事業發展問題,2008年11月29日全國風景園林行業管理與法制建設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會議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信息委員會、長沙市園林管理局主辦;中國建設報社、中國風景園林網、中國城市出版社風景園林圖書出版發行中心、長沙市園林綠化協會承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長沙市政府、湖南省建設廳、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信息委員會的領導到會講話;北京、重慶等二十多個市、縣城建、園林主管部門、學會的領導同志,北京林業大學專家以及部分園林綠化工程企業負責人到會并發言。會上還表彰了2007年度評選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遷安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陸中剛到會發言,他發言的主題是:規劃立足長遠、體現鄉土特色、踐行節約理念、重養護強督導 ---淺談遷安園林綠化管理的幾點做法。以下是他的發言內容:
遷安市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總人口69萬。遷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遷安依托資源優勢,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社會步入了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連續7年位列河北省縣級三十強之首。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遷安率先在全省實施了免征農業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費九年制義務教育、提高城鄉群眾低保標準、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惠農實事工程,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遷安把城市建設特別是園林城市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早在2004年,遷安市就提出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正式啟動了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并在當年跨入河北省園林城市的行列,之后,又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連續兩年傾力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樓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園林城市。2007年,遷安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一役成功,被專家組定位為 “北方半干旱地區創建園林城市的楷模”。
目前,遷安市建成區面積23.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8.3萬,城區綠化總面積達到1038.62公頃、綠地總面積912.11公頃、公園綠地總面積242.4公頃,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3.68%、38.36%和13.25平方米。全市共擁有省級園林式單位34個、省級園林式小區6個,唐山市級花園式單位16個、綠化先進小區22個,分別占總數的77.2%和80%。
總結遷安園林綠化管理的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領導高度重視,規劃立足長遠
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均給予大力文持,為園林城市建設提供了保障。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早在1998年,我市就由唐山市設計院完成了《遷安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3年為創建河北省園林城市,對綠地系統規劃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修編,按照“尊重自然,系統整合,景觀分區,特色鮮明”的思路,構筑了“一水繞城、兩山點翠、依山臨水”的山水園林城市格局。隨著遷安園林綠化事業的迅猛發展,也是為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需要,2006年我們又邀請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對《遷安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進行了新一輪修編,并獲得河北省建設廳批復。修編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基礎,依托現狀的自然條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均衡綠地分布,使綠地和城市空間相互滲透,形成“一湖(黃臺湖及黃臺山周邊地區)兩帶(綠帶,城市外環遷擂路防護綠帶;藍帶,三里河濱水綠帶)聯山田(山,龍山片區;田,灤河及市區西北部農固片區),三橫(棋光大街、鋼城東路和緯三路三條橫向道路綠化)三縱(阜安大路、燕山大路和平青大線三條縱向道路綠化)串多園多個城市公園,黃臺山公園、黃臺湖公園、森林公園及其他街頭游園等)”的園林綠化體系,奠定了園林城市的基礎和框架,并編制完成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和《城市綠線規劃》,使城市綠化工作更加規范、和諧。
設計在工程建設中,是形成景觀的龍頭。對于重要景觀的規劃設計,更是本著立足長遠的原則,我們聘請了北大、清華、同濟、南林等國內知名院校、知名專家,對人民廣場、黃臺山公園、市政廣場及灤河生態防洪工程、三里河綜合改造工程進行全面規劃設計,從而有效提升了我市園林綠化的整體水平。如人民廣場由同濟大學設計,黃臺山公園由澳大利亞奧斯派景觀設計公司和清華安地設計公司聯合設計,投資6.4億元實施的三里河綜合改造工程由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公司設計。工程緊密結合園林綠化、遷安歷史文化,以“折起的記憶”為主題,著力打造以歷史文化、休閑娛樂、親近自然為主題的現代廊道,形成獨具勉力的景觀效果。
二、體現鄉土特色,踐行節約理念
為了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相結合,在園林城市建設過程中我們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和地理狀況,充分體現鄉土特色,踐行節約理念,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換取最大的收益。
1、苗木、景觀突出鄉土特色。
在創建過程中,我們的綠化用苗由設計到施工始終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外來馴化樹種為輔;以喬木為主,花灌木為輔;以耐旱樹種為主,以喜濕樹種為輔;以耐寒樹木為主,喜溫樹木為輔”的原則,并按照喬木、灌木7:3的搭配比例選擇苗木,常綠與闊葉植物 4:6配置儲存苗木,以豐富綠化植物。
在景觀石的設置上,我們也充分體現鄉土特色。我們在轄區內選擇有代表性的鐵礦石和五彩石,進行加工處理作為景觀石,不僅節約了大量資金,而且體現了遷安的資源特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全市用土一盤棋。
成功的微地形既可提高綠化景觀品位,又能夠起到改善植物生長土質的作用,在當今綠化行業非常盛行。為確保綠化做地型有足夠壤土,我們實行全市用土一盤棋,城區范圍內所有開槽施工的建筑工程項目部,遇到好土后,都要主動與園林部門聯系,供無償使用,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省綠化投資數十萬元。
3、走城市森林特色,打造苗圃景觀。
以城市森林特色創建國家園林城,打造苗圃景觀,就是密植低規格苗木為主。城市綠化為了提升景觀效果,還需要較大樹點綴,幾年后隨著樹木的生長,間伐移植較大樹木用于景觀,更能使樹木長勢良好,還能節省大量苗木費,撫育間伐中幼齡林,可以進一步提高森林質量,增加資源蓄積,改善林相,因此城市森林還可視為城市苗圃經營,也會帶來具大的效益。
針對生產綠地不足的現狀,在南四環兩側,燕山南路兩側等城市規劃預留綠地內,采取綠化加苗圃的模式,購進低規格苗木,適當密植,不僅增加了景觀效果,而且可以作為苗圃基地養護管理,實現了景觀效果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三、調動全民參與,多種渠道綠化
全民參與是城市園林綠化實施的重要保證,在遷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綠化,成為我市園林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
1、鼓勵市民認建認養。
為充分調動廣大市民參與的積極性,我們在全市大力推廣綠地認建認養活動,在全市各個居民小區和大小公園,都有市民認建認養的綠地。占地200余畝、投資1.6億元的燕鑫公益園,完全由我市私營企業家王樹立自建自養的公園,建成后面向全體市民免費開放,可謂遷安認建認養的典范。
2、營造綠色宜居家園。
創建中我們廣泛開展了“十萬株綠樹進社區”活動,在舊區改造和新區開發時,嚴格按照規定標準留足綠化用地,使新建居住小區綠化面積達到35%以上;舊小區改造達標數量占舊小區總數的80%同時,規定新建居住小區綠地必須與城市公共綠地建設相結合,形成開放式的綠地、游園,實現資源共享,增加城市綠量。先后建設了帝景豪庭、頤秀園、金水豪庭、明珠駿景、首鋼生活區等一批舒適宜人的現代居住社區。通過創建,全市綠化建設達標小區總數達到80%。
3、創建綠色特色街道。
依照“突出重點、擴大規模、合理布局、提高檔次、一路一景”的原則,我們在創建中大規模實施了見縫插綠、退硬還綠、垂直造綠工程,先后建成了鋼城東路、惠泉大街等一批省級園林式街道,形成了花園街垂柳一條街、興安大街國槐一條街、永順街白蠟一條街、燕山路法桐一條街、惠泉大街銀杏一條街等一批特色街道,這些街道與街頭綠地、游園,形成了道路綠化喬灌花草交錯,草坪、花壇、林蔭有序的美麗景觀。
4、建設多彩庭院。
庭院綠化強調造園透景,通過透景,把單位內部庭院綠化的美展示出來,與外部街道綠化有機銜接。幾年來,我市通過大力實施 “拆墻透綠、退硬還綠、見縫插綠、垂直造綠”,對92家單位進行了“門前三包”及院內綠化改造,使我市新建庭院綠地率全部達到35%以上,舊城改造單位全部達到25% 以上,全市綠化建設達標單位占77.2%。
5、打造公園綠地精品。
為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休閑需求,我們突出抓好公園綠地建設,市區公園綠地總面積達到214.3公頃。人民廣場集綠化、休閑、健身、娛樂于一體,融亭臺、雕塑、花木于一園;黃臺山公園與黃臺湖和諧統一,構成了市區西部獨特的綠色景觀;市政廣場自然舒展的微地型綠化和脈動水流相互映襯;黃臺湖帶狀公園,突出“以人為木、天人合一”的公園整體設計理念,以“開放、休閑、娛樂”為主基調,以湖生景,彰顯出自然美與建筑美的完美結合,與櫻花園、丁香園等其余數十塊街頭綠地,形成了功能完善、以綠為主、花團組合、多景點綴的藝術風格。
6、大力推行建養分離管理模式。
為了保證養護質量,實現專業化統一管理,我們在全市范固內大力推行建筑與養護分離的管理模式,即建筑商按照綠化標準開發建設并通過驗收之后,必須將綠地無條件移交園林綠化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如時代廣場建筑商開發建設之后,綠地部分移交園林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7、成立公司補充經費不足。
為補充政府投入資金的不足,我們充分利用人員和技術優勢,成立自己的園林公司,通過承建綠化工程獲取利潤補充養護資金的不足,從而有效保證了養護的質量。
8、防寒與廣告宣傳一體化,爭取明年防寒布0投入。
為了提升冬季園林景觀,部分主要地段我們改變用傳統防寒布的做法,用寫真噴繪布做為防寒布,并噴繪了大量的公益宣傳標語,真正起到了防寒、美觀和宣傳的多重作用。同時計劃明年加入部分商業廣告,爭取明年防寒布0投入。
四、嚴格綠化管埋,建立綠化管理檔案
1、嚴格執行“綠色圖章”制度。
遵照“規劃建綠、依法治綠、科學護綠”的原則,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遷安市城市綠化管理暫行辦法》、《遷安市城市綠線管理暫行辦法》、《遷安市建設工程規劃審批暫行規定》、《遷安市城市綠化用地補償費、臨時占用費征伙辦法》、《損壞園林設施、樹木、花草賠償和罰款的暫行規定》、《遷安市義務植樹管護制度》等規章制度,嚴格執行 “綠色圖章”制度和綠化一票否決權,對踏綠、占綠、毀綠行為,堅決進行依法查處,有效杜絕了非法侵占綠地現象的發生。
2、建立綠化管理檔案。
為了做到有效管理,提高養護管理質量,我們充分發揮綠色圖章和綠線規劃作用,為全市所有綠地建立管理檔案,做到年有“:即有圖紙、有資料登記、有電子檔案,真正實現了”建設過程有資料,養護過程有普查“。
五、科學規范養護,強化督導管理
1、量化考核標準,注重可操作性。
明確管理及考核標準,制定科學規范、操作性強的日常考核標準和階段考核標準。如樹木修剪對剪口提出要求,綠籬修剪規定徒長枝不超過10厘米,重點區域不超過6厘米,施肥、樹木涂白2次,澆水以植物不因缺水而萎蔫等。喬灌木每年追肥兩次;購置苗木花卉實行嚴格的植物檢疫制度;結合秋冬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有效的將病蟲害防治關前移,綠籬修剪”三面兩線“,并突出不同物種的邊緣線,對徒長枝隨時剪除;對草坪部分旺長現象及時處理等。有可操作的考核標準,也就提高了管理水平。
2、控索市場化管理模式,健全三級考核管理機制。
面對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借鑒外地先進的管理經驗,對市區街道公共綠地養護實行三種程度不同的社會化管理。一是綜合考慮報價、養管方案、業績、企業管理水平、設備能力等諸多方面因素,采用邀請招標的方式,委托信譽好、實力強的企業進行管理。二是讓懂技術、會管理的職工組成聯合體進行承包養護管理。三是實施專項承包,管理收放有度,實行定量、定員管理,通過承包單位自我考核--養護科日常考核--綠化管理科考核的三級考核管理方式,對承包單位實行獎懲。通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市場管理力度,爭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理想的管護效果。
編輯:e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