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特色探討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環境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推進,風景園林設計已經成為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風景園林設計師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據不完全統計,2006 年我國園林從業人員約500 萬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約19. 5 萬人,只占3. 5%,與社會的需求相差甚遠。正因為如此園林的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快速增加, 到2006 年止全國培養園林專業人才的本科院校達到140 多所。工科院校、農林院校以及藝術院校都在創辦各自特色的園林專業( 雖專業名稱多樣),園林專業教育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作為地方院校( 特別是新升本科院校) 的園林專業,相對名牌院校大多數具有本科辦學歷史短,辦學基礎薄弱,缺乏開展重大科研課題研究的機會和能力等弱勢。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經過專科的長期發展,基本形成了依托自身院校的學科群,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特點。因此地方院校園林專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發展,必須揚長避短,以特色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如何生存和發展,地方院校必須在滿足國家對園林專業教學基本要求的同時,根據自身條件并結合地方經濟和行業結構特點,制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形成體現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以湖南城市學院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和創新為實例進行具體探討。
1 科學定位,特色辦學
專業定位是一個專業把握自身發展目標與方向的根本,是自身對社會人才需求多樣化培養空間的選擇和確定。科學定位首先應做到以下四個必須:必須充分考慮自身所處的社會背景及專業發展的總趨勢;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的歷史積淀及優勢;必須以差異發展的思維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間,有所為,有所不為,抓住機遇,錯位發展;必須堅持“ 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優”的辦學方略,體現優勢、持續發展。[1]
1. 1 類型定位
我國園林專業教育類型體現為:以北京林業大學、同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為首的著名高校,屬于研究型;辦學歷史較長,形成一定區域影響的學校,如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屬于教學研究型;地方院校和新升本科院校,屬于教學型。本校1990 年開設風景園林專科專業,2002 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2006 年開設園林本科專業, 其園林專業教學明確定位于教學型這一層次。
1. 2 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定位培養目標主要解決人才培養的方向性問題,培養規格主要解決人才培養的層次和標準問題,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不同學校由于學校層次、辦學歷史、學科背景的不同,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國園林專業辦學背景基本有:下設在農林院校的園林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關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營造,課程設置多以植物造景、綠化設計、生態設計類為主; 下設在建筑及規劃院系建筑學或規劃專業下的園林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關于風景園林中的建筑設計及空間營造,課程多以建筑外觀設計及規劃為主;下設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下的園林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關于景觀中的空間環境及風景園林環境設計,課程以環境設施及環境美化為主。目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校園林辦學均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園林學已發展為一門橫跨建筑、生態、藝術三大學科的綜合學科,園林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需要具備三大學科的知識體系。而在短短的四年時間內學生掌握三大學科的知識是很困難的,因此各院校在制定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既要把握專業發展的大方向,又要根據自身條件、學科背景優勢和行業需要辦出自己的特色。本校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依托工科院校學科背景優勢,培養具備生態學、植物學、美學、園林規劃與設計、建筑設計、園林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園林規劃、建設和管理、房地產公司等部門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專業服務面向于地方、區域經濟,培養適應園林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
2 優化課程體系
園林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是由公共課程模塊( 思想政治、科學文化、體育與心理素質等)、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美術、生物學、植物學、測量、園林藝術等)、專業課程模塊( 園林綠地規劃、園林工程、園林建筑等) 三大部分組成。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雖較全面,但不專長。畢業后就業方向較模糊,必須經過3-5 年的“ 實習生”實踐階段,才能真正獨立工作,離社會需求的畢業后便能進行獨立工作的成熟的專業人才要求甚遠。作為地方院校園林專業,要滿足社會的需求,就必須采用“ 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各院校根據各地區人才的實際需要設立若干個專門化方向模塊。模塊是根據專業的專門化方向而設置,由體現專業方向特色的課程組成,各模塊的課程學時基本相等,學生到高年級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就業需要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模塊進行學習。模塊可根據專業發展趨勢、就業需要和學生的個性需求而靈活設置、調整。[ 2] 這樣課程體系不僅可以滿足科技快速發展和職業領域不斷變化的需要,還能滿足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本校園林專業根據多年來對畢業生就業的跟蹤調查,統計到園林專業畢業生約三分之一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三分之二從事園林施工管理和相關行業的工作。因而課程體系中的模塊分園林規劃設計方向和園林工程管理方向兩大模塊,滿足學生就業的需要。
3 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教育部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2007 ) 2 號] 明確提出:“ 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重要環節。”“ 要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本校園林專業針對專業應用型的特點,狠抓實踐環節建設。
3. 1 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新建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并將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本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設置一系列的實踐教學環節,大致有四種類型:
課程內實踐操作訓練 美術、園林設計初步、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制圖、植物生物學、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
獨立的實習環節 園林認識和樹木學實習、美術寫生實習、測量實習、課程綜合實習、生產實習
課程設計 建筑設計、園林設計( Ⅰ、Ⅱ) 、居住區景觀規劃、園林工程
設計、園林概預算編制 畢業設計綜合性課題設計
以上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從單科到綜合,從手工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由課堂到校外,形成一條從一年級到畢業的實踐教學主線。實踐性教學學時占總學時的54%左右,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 2 建立多層次的教學實習基地,加強校企產學合作。
建立多層次的教學實習基地,是園林專業各項實踐環節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本校園林專業實習基地有校內、校外實習基地兩種。校內實習基地有園林植物實驗室、園林工程實習場、園林苗圃、園林規劃設計所,能保證所有實驗課、教學實習完成。同時學校與校外園林規劃設計公司、園林施工企業、苗圃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聘請生產第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指導教學實習,并成立聯合辦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形成開放的辦學格局。
4 結語
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園林高級技術人才,盲目地套用模仿名校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地方院校和名校在各方而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根據實際,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 1] 陳停停,提升地方性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S1): 93 - 96.
[ 2] 鄧元德,潘偉彬, 高等職業教育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培養方案研究[ J] ,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5( 4)
作者簡介:
文彤,1970 年生,男,湖南城市學院副教授,碩士,注冊城市規劃師,從事園林教學與規劃設計研究。
陳曼芳,1983 年生, 女, 湖南城市學院講師,碩士,從事園林教學與規劃設計研究。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