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鮮切花產業面臨危機
訪哥倫比亞花卉培植公司銷售總監歐仕嘉
哥倫比亞花卉培植公司銷售總監歐仕嘉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在嚴峻的經濟環境影響下,哥倫比亞鮮切花產業已經面臨巨大危機。
哥倫比亞是世界上重要的鮮花出口國之一,鮮花種植面積6000公頃,其中月季3000公頃,康乃馨種植面積1200公頃,還有部分菊花、六出花、非洲菊生產。哥倫比亞鮮花是典型的外向型發展產業,產品出口比例在95%以上,出口市場以美國為主,還有歐洲、日本等。
美元貶值引發產業危機
哥倫比亞鮮切花主打產品如月季、康乃馨,約有75%出口美國,受金融危機以及美元不斷貶值影響,哥倫比亞鮮切花出口受損嚴重。據悉,去年同期1美元兌換2900哥倫比亞比索,而現在1美元只能兌換1600比索。歐仕嘉說:“匯率變化幾乎剝奪了所有的利潤,花卉消費也受到影響,哥倫比亞下半年的出口額明顯下降,鮮花總銷售量減少了約20%。其次,哥倫比亞的勞動力、水電等支出費用不斷增加,使本來就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鮮花生產雪上加霜,今年我們也縮減了生產規模。此外,哥倫比亞的月季切花出口也遇到激烈競爭,肯尼亞、厄瓜多爾等國花卉業迅速成長,不斷瓜分市場。”
歐仕嘉告訴記者:“經過40多年的發展,哥倫比亞的花卉生產技術和產品品質已經成熟。目前,哥倫比亞鮮花生產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公司生產,另一種是農戶生產。在麥德林附近的安德奧奇亞區,鮮切花生產以農戶為主,個體生產者有效地控制了生產成本,受影響較小。生產企業則遭受嚴重打擊,以康乃馨為例,國內約有30多家康乃馨生產企業,總生產面積500余公頃,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倒閉,剩下的企業經營也是舉步維艱。”
開拓市場行業攜手自救
記者了解到,1998年經濟危機時,哥倫比亞花卉產業曾遭遇同樣的困境,積極引進新品種并提升品質幫助哥倫比亞度過了危機。歐仕嘉說:“現在,哥倫比亞政府和花卉從業者都在積極應對。首先,政府向大家發出了信號,將出臺新政策扶持企業發展,其次企業在努力研發有潛力的新品種,增加鮮花的產出率。我認為,危機總會過去,最重要的是花卉從業者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花卉協會和相關組織應該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使大家對未來有信心。”
國內消費過少以及出口目標市場集中,是導致哥倫比亞花卉產業風險過大的主要原因,危機讓從業者認識到,必須開拓更多新的市場來降低風險。歐仕嘉介紹:“現在除了美國、英國、法國以外,我們還大力拓展其他歐盟國家的花卉銷售,俄羅斯、日本也成為哥倫比亞鮮花出口增長速度很快的新興市場。”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