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森林城市”的問題

梁本凡:
中國社科院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是搞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的,對于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早有耳聞,也做了相關的調查研究,我的看法是:
第一,森林城市與園林城市是具有本質區別的。大家都知道中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是因為中國園林是歷史非常悠久的。流傳中外的古典園林很多,北京的皇家園林就是一個典型,因此,北京也是非常頂級的園林城市。當然,蘇州古典園林就更不要說了。我認為園林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文化性,也就是說園林的生態性、觀賞性都是次要的,因為森林也有景觀性,那是共性的東西,藝術性也是可以全世界共享的,唯獨文化性是不可以共享,是獨有的、地方性的、特色性的。蘇州園林能夠搬到北京嗎?北京園林能拷貝到別的地方嗎?不行的,所以我認為園林城市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文化性。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北京市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在打造“綠色奧運”上堪稱一個偉大的創舉!核心在于在綠化美化北京的時候,考慮到了如何彰顯東方文化、彰顯中華文化、彰顯古都北京文化。不知大家注意到鼓樓的那個花壇沒有,建造的是鼓樓的造型,凸顯鼓樓的文化特征。天安門廣場就更不用說了,很多都是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個天干、十二地支,是世界上別的國家都沒有的,讓全世界都為之贊嘆!這就是園林的文化美。
園林城市創建過程也是一個通過樹木花草與亭、臺、樓、閣等園林要素有機結合來體現當地文化特色、體現地域風情的,可以說是一種活的生命的有機的藝術創造過程。相反,如果在城市里種樹就稱之為森林城市;那種片草還不叫草原城市?栽上花就叫花園城市?
此外,既然是森林,其主要功能就是生態功能,再就是作為產業性質的經濟功能,景觀功能就自然退居其次,文化功能根本就沒有。
第二,森林城市要不要,存不存在呢?這需要講城市的發展歷程。當城市初建之時,就一個小鎮,小鎮里面能有森林嗎?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鄉有一棵大樹,20多個人合抱,把我們500多口人的村都蓋住了。那么如果是5000到1萬人的小鎮,這樣的樹三四棵就能罩住了,所以小鎮不可能出現森林城市。而城市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是人口、工業等集中的地方,更沒有森林呆的余地。人們把花草引過來,是為了改善過分人工化、產業化、工業化等而變得越來越脆弱的城市生態環境,而不是為了營造森林。將森林城市替代園林城市建設是一個錯誤的導向,首先是否定了城市的本質特征。城市是什么?剛才講了城市是人口、工業集聚的地方,那么產業的最高端是什么呢?是文化產業、藝術產業,是精神層次的。所以如果我們真要在城市里面搞森林城市,就是從客觀上是否定城市的文化價值,是一種退化,這不符合人們建設城市的價值理念。因為城市將會因此失去它作為文化符號、經濟符號、社會符號的一切功能而回歸于自然,城市中的人都生活在森林里面,也就慢慢沒有了文化性,沒有了社會性,那樣跟野人有何區別呢?因此,從科學意義上講,如果人類真正回歸到了原生態,就與社會發展方向背道而馳了。
第三,創建森林城市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費。對此,2005年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專門報道了貴陽市為創森林城市而不惜大批量移栽大樹進城的實況,那是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的浪費和破壞啊!當然,搞大樹進城最先帶頭是上海浦東區。浦東區綠化建設用的那些樹全是成年樹移栽過來,我親眼目睹過。實話說,在大都市的周邊地區移栽成年大樹甚至古樹,用金錢來構筑這個城市的生態化、森林化和現代化,實質上是拿納稅人的錢、政府的錢來人為制造奢侈、浪費和原生態的破壞。更不用說經濟上的危害性,林業上的危害性,最重要的是它摧毀了園林綠化的文化藝術性,是完全違背自然、違背科學的。
第四,我們一定要講城市園林綠化而不是綠化,也就是說城市一定要講園林化。綠化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植樹造林,無法體現文化性藝術性。從長期發展的趨勢來看,應該是城市園林化,而不是城市森林化。舉個例子,香山到底是森林的香山,還是園林的香山,我相信它是園林的香山。首先香山的原始植物群落已經沒有了,現有的植被都是人工栽植的,是按照它的景觀建設需要、生態功能需要等來有意識配植的,包括與其周邊的文化古建筑等和諧搭配。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