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堅:還原真實的“上海灘”(組圖)
利用原龍門塔吊設計的休閑吧效果圖

俞孔堅教授特別指出,內河濕地帶的水是經處理站凈化后的黃浦江水,通過濕地的過濾自凈作用,可以形成清澈的湖水,并輸往場地其它區域使用,這充分體現生態環保理念。而庭院式的藝術區域不僅增強場所的趣味性,而且為參觀者創造了環境優美的疏散、休閑和等候空間,并且,展后可以根據需要保留部分庭院,其余可作為每年一度的園藝和環境藝術展示空間。“總體來看,這種'雙堤夾鏡'的結構將大大減少場地改造的土方工程,同時能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多樣的生物棲息地,使中心綠地發揮綜合的生態服務功能。”俞孔堅教授評價說。
為了讓人們能夠近距離感受欣賞綠地景觀,俞孔堅教授和設計團隊在“雙堤夾鏡”綠地基底之上構建了4種道路,構成交通和體驗網絡:東西向林蔭步行道將展區和綠地連接起來,直通到江邊,同時它也起到將人們的視線引到黃浦江的作用,使人視野開闊;堤頂曲道沿開設在千年一遇防洪堤上,分別由自行車道和步道構成的林蔭路,同時它們也是必需的消防通道和服務車行道;谷底折線棧道由紅色鋼板構成,穿越于濕地和樹島之間,連接多個景觀結點,使步行其上的人獲得獨特的體驗;濱江直線步道與自然而多變岸線形成對比,方便人們體驗變化多樣的江岸景觀和生物群落。
俞孔堅教授告訴記者,在世博園總體規劃方案確定后,有關方面將世博園建設重點放在核心區景觀中,即規劃黃浦江東岸世博中心綠地。在世博會期間,中心綠地承擔著各種慶典、表演、展覽、會議等活動,同時也是游客游覽、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會后,園區將成為上海市的休閑娛樂及創意文化產業中心。所以,世博中心綠地既是世博會的綠地,更是一個濱江的綠地、城市的綠地。
正是世博中心綠地的規劃和設計讓俞孔堅教授領銜的北大景觀設計學研究院與土人設計研究院和上海世博會結緣。俞孔堅教授告訴記者,上海世博局曾委托他帶領北大景觀設計學和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團隊進行世博園區整體景觀前期定位研究,并進一步為該景觀設計工程招標確定一般性原則和要求。到2006年2月,他們順利完成了前期定位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于2006年6月完成了世博園中心綠地景觀的設計方案。2007年3月,由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后灘濕地公園設計方案”在設計競賽中一舉中標。
從受委托進行前期定位研究到幫助確立工程設計招標書中的原則和要求,從完成世博園中心綠地景觀的設計方案到競標成功,俞孔堅和他的設計團隊參與上海世博園設計的路可謂平坦,這一方面得益于他們尊重時間、空間和土地的設計理念,精妙的設計方案;另一方面得益于上海世博局甚至比相關領域專家擁有更加開放的胸懷。“比如,我們的方案里提出引入鄉土野草作為景觀內容,就有一些專家反對,在他們看來,野草不登大雅之堂,不具有美學價值。而世博局相關人士則認同我們倡導的野草之美。實際上,與引進的所謂異域名花產生空間錯位相比,鄉土野草是'真'實的,是節約的、是'善'的。'真'、'善'的野草當然也是美的,魯迅不就熱情歌頌過野草嗎?”俞孔堅教授說。
編輯:Aggie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