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向沙漠延伸??記甘肅省綠化獎章獲得者孔建軍
冬季的甘肅張掖市甘州區北部防風固沙前沿植被區,依然呈現著生機盎然的新姿:昂首挺拔的楊樹直插藍天,組成了一道道標準化的防護屏障;人工栽植的梭梭、花棒、檸條,紅柳挺著遒勁的枝條,頑強阻擋著風沙的蔓延擴散;圍欄封育的沙生植物覆蓋了茫茫荒漠沙灘,大風刮起卻不見沙塵飛揚。
昔日“風吹石沙揚”的荒漠戈壁變為綠洲,這是甘州區紅沙窩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孔建軍帶領干部職工艱苦創業、植樹造林、封灘育草的豐碩成果,維護了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和良性循環,2008年3月,為表彰他在林業戰線作出的突出貢獻,甘肅省政府授予他“全省綠化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栽下一棵樹 播下一片綠
1997年底,務實穩健的孔建軍受命于危難之際,走上了林場場長的領導崗位。他經過認真分析后他認為,90年代以前是年年植樹不見樹,究其原因,主要是造林技術不當,樹種選擇不好,沒有按照適地適樹、科學造林的方法進行。
為了解決這一制約林場發展的首要問題,孔建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踏遍了林場的每個角角落落,并深入到當地村民家中,詳細了解當地的土地特性。
經過反復調查研究,結合荒漠化造林科研成果,他組織制定了科學造林規劃方案,確立了“適地適樹、科學造林”的指導思想,總結出了機械開溝、人工整地、三埋兩踏、大坑壯苗、保水劑、生根粉等一系列符合當地實際的造林新措施,把品種由過去單一的沙棗造林,改為由沙棘、檸條、紅柳為主,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到了現在的92%和96%,達到了栽下一棵樹,播下一片綠的效果,創造了張掖市荒漠化造林的最好成績,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贊揚和有關部門的肯定。
發展經濟林 走上致富路
作為一個生態公益性林場的場長,如何平衡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孔建軍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大膽創新,進行多層次改革。
他修訂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在全場職工中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制度,打破身份、工資界限,按崗位進行百分考核,推行效益工資,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而且創新了管理機制,多年困擾林場發展的造林管護、支柱產業、吃飯與穩定等重大矛盾得以順利化解。
目前,林場苗木繁育面積從20多畝發展壯大到200畝,樹種、品種增加到20多個,不僅為生態造林提供了充足苗木,而且每年增加經濟收入40多萬元。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種草養羊,羊只飼養量達到600多只,并對富有地域特色的羊肉注冊了“紅沙窩”羊肉商標,成為張掖市第一個以地方區域命名的肉類商標;同時積極調整林分結構,大力發展經濟林,以啤酒花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到近600畝,今年又發展葡萄400畝,經濟收入達到100多萬元。在孔建軍的帶領下,紅沙窩林場以防風固沙為主的種苗業,建設富有區域特色的畜牧業和啤酒花、葡萄四大支柱產業,年收入達150元以上,固定資產達1200多萬元,是1990年的60倍,經濟效益躍居全市川區林場前列,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多方面豐收,成為省、市林業系統改革和發展的一面旗幟。
修建林業渠 實現綠色夢
2001年孔建軍搶抓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節水工程投資390萬元,修建了甘州區第一條林業生態專項渠12.6公里,從而徹底解決了林場缺水的問題,為多造林、造好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使1.8萬多畝多年瀕危死亡的樹木重現了生機。
近十年來,在孔建軍的率領下林場累計造林1.2萬畝,植樹420多萬株,相當于過去20年造林的總和,等于再造了一個紅沙窩林場,林木蓄積量達到879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7.2%,為林場積累了一筆綠色財富的同時也為北部風沙前沿筑起了一道綠色豐碑,使甘州區綠洲向北延伸了3公里,一條綠色長城鑄就在北部風沙線上,使全民義務植樹的成果得到鞏固,昔日荒無人煙的沙荒地,遷入了新建、紅沙窩兩個村,12個生產隊,人口近3000人,發展耕地2萬多畝,徹底結束了人退沙進的歷史。
構建防火網服務新農村
由于紅沙窩林場面積大,管護任務繁重,周邊村社多,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和艱巨的造林管護任務,孔建軍深深感到,僅靠林場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加大管護力度,造林與管護并舉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周邊及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
為此,孔建軍帶領職工主動深入村社和學校,向他們宣傳森林法律法規及散發護林防火公約,建立護林防火聯防組織,與各村社簽訂護林防火責任書。從而極大地調動當地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的防火意識,使林場保持了40多年無森林火災,10年多無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為林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為帶動周邊農戶致富林場每年無償向農民提供苗木幾萬株,支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目前臨近四個村建成了綠色通道17公里,栽植農田防護林網1500余畝,周邊村社群眾治理沙荒地2萬多畝,植樹100多萬株,構建了甘州區北部生態的綠色長城,確保了周邊鄉鎮23萬畝農業生產的連年豐收。
2003年3月,孔建軍帶頭捐款為楊家寨村小學購買微機4臺,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林場的快速發展,也為周邊農村的剩余勞力提供了務工機會,2004年至今,林場直接支付給周邊農民工的勞務費達200多萬元,對民工工資的發放從不拖欠.2007年春孔建軍為激勵多年來在林場為生態建設做出貢獻的優秀農民工,從500多名務工人員中評選出10名“勞務之星”進行隆重表彰獎勵,極大地營造了創優發展的和諧環境,農民工離家不離土,來林場打工學技術、換思維的熱情被充分調動,在搞好生態建設的同時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急職工所急 辦職工所需
孔建軍常說“我們努力,我們多創經濟效益就是為職工,為職工的收入高點,生活好點,腰包鼓點?!?/P>
紅沙窩林場地處合黎山下的荒漠之中,場里比較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如何讓職工安心工作這是孔建軍同志時刻牽掛和常常思考的問題。近年來,為職工修建了高標準宿舍、餐廳、娛樂室、浴室等900多平方米,高標準水泥路1.4公里,購置了車輛、辦公家俱、電腦、傳真機,接通了自來水,修建了職工餐廳、圖書室、活動室,徹底改善了林區職工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條件差的面貌,真正使職工娛樂有設施、工作有設備、環境有改善、生活有保障、住宿有提高,職工在場里工作的舒心,生活快樂。
工作是一點一點做出來的,綠蔭是一片一片留下的,成績是孔建軍帶領全體干部和職工踏踏實實干出來的,可以說紅沙窩林場的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片綠地,都浸透了孔建軍的心血和汗水。他追求完美的是不竭動力,鍥而不舍的人格魅力,十年如一日地奮斗在林業建設工作崗位上,抒發著一個林業人的情懷,詮釋著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路人口似碑,人心是桿秤”。
去年10月中旬,國際荒漠化組織意大利專家瓦勒拉尼博士到林場后,對林場治理荒漠保護生態的先進模式外國專家深表贊許。林場先后被評為“甘肅省林業事業改革先進單位”、“甘肅省防沙治沙先進單位”、“張掖市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市級花園式單位”。他也多次被區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廉政好干部等多種榮譽,2008年3月被甘肅省政府授予“甘肅省綠化獎章”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