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結合行業需求改進園林教育
金融危機導致園林行業就業率降低,于是大量高校畢業生將考研當成“延期就業”,緩解眼下的就業壓力,今年再次出現考研熱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多年來我國園林教育與就業脫節的問題,一直是專家學者、企業人員熱議的焦點話題。缺乏實踐經驗、對行業情況不了解是學生的通病。如何改進?強化教育與就業針對性改進園林教育應該是核心舉措。圍繞這一目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調整現有課程安排。根據行業發展、職業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減少部分公共課程課時,增加相關專業課程及實踐課程比例,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熟悉掌握植物生物學特性、種植設計技巧、與建筑物的協調關系。對于設計師而言,要具備站在遠處就能根據外形特點辨別植物種類的能力,明確在群落中不同植物的表現,而不是要依靠放大鏡在了解了植物細胞形式后才能確定種類。此外,擴大園林專業研究生招生視野,吸引其他專業人才進入園林行業,這樣對于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行業整體水平也大有幫助。
其次,針對本科、碩士教育可設計設立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擺脫傳統評價體系中,對園林作品藝術性的過度追求,而輕視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評價方式。將評價指標量化,如本科畢業生必須掌握多少種植物,碩士生應熟知多少種植物,掌握多少種植物景觀設計形式等。另外,加強操作能力考試,以書面考試和實踐考核相結合,從方案設計、圖面效果、創新性等方面綜合評價。不可否認,要進行課程和教學評價體制改革難度很大,除了學校要開展大量工作,還要向高層管理人士呼吁,獲得他們的支持。
既然要增進對行業的了解,勢必要增加與行業一線人員的接觸。聘請行業知名企業負責人或一線設計師到校講學,是一個不錯的模式,也是改善師資結構的一條途徑。學校老師傳授理論知識,設計人員講授實踐經驗,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豐富知識結構。當然,外聘教師也需要校方投入一定成本,而且國內設計企業、人員的水平層次不齊,學校要根據自身特點認真挑選。與此同時增進與企業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解不同職業角色的機會,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喜好,進而有針對性地設立學習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
金融危機在減緩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也為園林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結合傳統優勢,吸取先進經驗,讓園林專業真正成為藝術與科學、理工與人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學科,是園林教育者,乃至從業人員必須承擔的重任。這樣危機過后,我們才會看到有更多實用型人才走出校門,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