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再怎么全球化,中國建筑不能忘了本土文化
建筑形式的精神要義在于植根于文化傳統
半個世紀來,城市規劃在中國經歷了許多坎坷,在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房地產持續火爆的今天,城市發展和住房建設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焦點。時代的急劇變化,給建筑師們帶來的焦慮和困惑始終存在。
記:我很希望能夠了解,像您剛才講到的,隨著時代的變化,引起個人心里的一些困惑,您作為建筑師,自己有沒有經歷困惑的時候?中國建筑師怎么應對外來建筑思想的進入呢?
吳:全球化的時代,城市的文化,本國的文化,都面臨一個全球化問題,很復雜。一方面西方的先進東西、進步東西你還是要吸收,另外一方面,你本土的文化、傳統的優秀的遺產要繼承,發揚。這是文化的根基。因為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房子,它帶有文化,代表一個民族的要求。文化自覺,文化自強,文化自興,文化自立等等,這些是老問題了,但是每個時代都有新的解釋,有新的難題。這種難題要靠時代創造;這種難題,不能光寄托在國外的大師身上,它必須生長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
從建筑師的角度看,目前中國建筑師無疑正面臨新一輪的力量不平衡甚至不公平的競爭。但是,我并不認為中國建筑師無此才能,而是失之于方向的不明確。中國建筑師必須明確,建筑形式的精神要義在于植根于文化傳統。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有很多學者呼吁科技與人文的結合。1947年秋,梁思成先生曾作過一個題為“理工與人文”的演講,提出二戰后西方很多人,部分科學家包括學術界人士進行思考,認為由于過分重視技術,不理解人文,以至于社會倫理道德淪喪。梁思成先生還借用美國某大學校長之言,稱之為“半個人的世界”,意思是不懂得人文科學的人只能稱之為“半個人”。當時,梁還曾批評國民黨政府修廣元鐵路時,工程師為節省一段鐵路,毀了相當一批唐代石刻,等等。
像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除列入保護名冊的歷史名城與歷史地段外,可以借題發揮大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幾乎所在皆是,就看你如何去發揮創造。有了豐富的歷史、地理、文化知識,就好像頓生慧眼,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但有了李、杜題韻,東坡記游,立即光彩照人。現在有一個流行的、但我不太喜歡的話,叫做為城市“打造品牌”,如果要說“打造品牌”的話,唐宋元明清歷代的詩人為我們創造了好多文化品牌,為什么不去利用,去發展它呢?
城市有機更新理論
20世紀80年代初,吳良鏞先生成立了清華大學建筑研究所,此時他已過花甲之年,在這以后的20多年里,他一直從事教學、科研和建設,成為當今中國具有領導地位的學術領頭人。
80年代,吳良鏞先生為了保持北京城傳統肌理,開始了傳統街區的規劃工作,提出了城市有機更新理論,他設計的菊兒胡同住宅,獲得了世界人居獎。
記:這20年當中,自己比較滿意的是什么?
吳:菊兒胡同算是一個。舊城改建的工作,從“文革”以后就出現一種傾向,好像舊城就不能夠保護,或者保護只能保護一些公共建筑,而住房就不能保護,我認為不行。住房是舊城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很關鍵的一部分,中國的胡同、四合院都是很好的文物的一種。
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木結構體系已基本失去繼續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現在更艱巨的課題是挖掘文化傳統的精髓,找回失落的“魂”。因此,在設計菊兒胡同危房改造工程時,我們考慮到北京城的胡同與四合院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單位,雖然這一從元大都起就構成了的城市肌理,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生活,但改善的途徑不應當是大拆大改,而是有機更新。于是,我們用二、三層的單元樓來圍繞原有樹木作為庭院,形成“類四合院”,既與傳統文脈相承,又結合現代功能與技術要求,青磚紅檐的建筑與典雅古樸的園林交相輝映,人們居住方便,體現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傳統的倫理觀念,整個系統非常和諧,非常美。
如今80多歲高齡的吳良鏞,還會每天堅持拿上他的公文包從清華藍旗營的家中走到建筑學院的辦公室,處理堆積如山的大量工作。
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中,吳良鏞一直倡導的包括京津冀諸多城市在內的大北京地區的發展戰略已經得到采納,并轉化為具體的實施步驟,北京東部發展帶與西部生態帶的提出,為新舊北京城的分開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讓北京走出“同心圓”、以避免城市功能過度中心聚焦的思想為核心,城市規劃建筑師們的心愿正在逐漸實現。
編輯:jojo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