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免費 路在何方?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近年來,我國免費開放的公園日益增多,石家莊、鄭州、上海以及武漢等城市相繼開放了市區的絕大部分公園。但是關于公園是否應該免費開放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公園,顧名思義,是由政府或公共團體建設經營,供公眾游玩、觀賞、娛樂、休憩的自然或人文風景區。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公園免費為公眾開放實為大勢所趨。北京市朝陽區區長程連元就曾表示:“奧林匹克公園的建設得到了全市乃至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賽后仍回報全市及全國人民,不收票是最公平的做法。”
長春稅務學院經濟信息學院國際經濟系教師秦喜亮認為,從國家角度來講,公園等一些公共設施都屬于非商業場所,其建造使用的都是財政經費,即使用納稅人上繳的相關稅費。所以,其根本目的就是在基本保證維持公園正常開支的情況下,使廣大公民和納稅人充分享公用資源。
在發達國家,公園免費開放早已成為其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法國,幾乎所有公園都是一年四季免費開放;在美國,中央公園、街心公園亦大多免費開放,有許多甚至都不設圍墻;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自然景觀公園同樣是免費向游人開放。
然而,國內不少風景名勝區、公園在免費開放后遭遇不同程度的“損傷”。
2008年7月15日,長春凈月潭實行了首個免費開放日,共有7萬多涌入園中。令300余名負責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始料不及的是,現場的失控狀況根本無法控制:許多游人將三葉草踩得七零八落、將臨岸荷花揪得體無完膚、在草地上搭帳篷野餐、將食品垃圾和煙蒂丟得俯拾皆是、在潭中野浴……當工作人員制止時,得到的回復是“你管得著嗎?!”
(資料圖 新華網)
首個開放日,令凈月潭“元氣大傷”,也令今后每月15日免費開放的計劃“作古”。事實上,有此遭遇的遠不止長春凈月潭。奧運會結束后,有網友給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留言,直斥今年十一黃金周免費開放后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已不復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舉辦時的風采:
“凡是在免費開放后去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人都知道,那里已經污染嚴重。在中軸路的入口處,無照商販可以賣烤串兒、烤白薯等食物,到處是被油漬和垃圾污染的難以復原的麻條石;無照商販在公園區的主要通道口販賣偽劣商品而無人管理;晚間,社會機動車輛可以任意拖開隔離欄桿進入中心公園……”
蘭州的雁灘公園、原兒童公園、西固公園等三大城市公園目前已連續免費開放三年,盡管公園內“客似云來”,但工作人員近日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仍表示,除了亂扔垃圾和隨地便溺等現象外,游人將燈箱內的燈管偷走、將電纜剪斷、將小樹折斷、在雕塑上攀登刻畫等早已不是新鮮事。
正如那樣唱的那句“你傷害了我卻一笑而過”一樣,除上述三地外,合肥逍遙津公園、青島中山公園、大連星海灣公園、太原迎澤公園、福州溫泉公園等均不同程度地遭遇過類似的“黑手”和踐踏。
然而,上述免費開放公園的美國、日本和法國均運營良好,并未遭受頻繁的“切膚之痛”。
公園從收費轉為開放后,運營模式也要隨之調整。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下杭州市的做法。
(資料圖)
2002年,杭州西湖環湖公園景點實行免費開放。隨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17家事業單位管理養護的83個景點,包括各類公園、紀念館、博物館、藝術館等也相繼免費開放,景區管理部門每年因此直接減收門票收入2530萬元。
靠什么來抵補這塊損失?杭州市審計局2006年完成的“環西湖景點免費開放以來管理單位財務收支績效情況的專題調查報告”表明,免費開放和西湖綜合保護工程的實施,帶動了西湖景區商業網點經營價值的提升,通過拍賣、出租或承包景區商業網點經營權等市場化手段,不僅抵補了損失的門票收入,也理順了景區管理養護單位與政府、企業、游客間的利益關系。旅游業的發展拉動了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的整體經濟發展。
杭州市“還湖于民”不僅在提高市民生活品質、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全局利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推進名勝區管理體制改革、更新管理理念、改善部門財務收支狀況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社會效益同樣顯著。
杭州市以風景名勝區體制創新為依托,以免費公園為特色,在“大旅游”層面上走出了一條效益、發展、公益兼顧的景區管理新模式,是值得各景區學習的經驗。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