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應當緩建
倍受各界關注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整體設計方案近日正式出爐,計劃最快將于09年下半年開工建設,初步預算總投資為23億元左右。該設計方案一出臺,其巨額的投入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是否該建,這本身不是個問題。的確,我們也需要一座承載5.12地震的博物館,不僅要記錄地殼的物理變動帶給我們的創傷,更要記錄我們在這場大災中呈現出的精神價值。08年5月22日,溫家寶總理重返北川考察時曾表示,這座老縣城可以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但問題是,我們應該什么時候建?該投入多少錢?該怎樣建才比較合理?本人認為,就目前情況而言,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應當緩建:
其一,災后重建資金缺口巨大,民生問題尚未解決。
也就在3月的8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常務副省長魏宏就“四川災后重建”接受中外記者采訪說:“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的投入需求估算是1.7萬億。”一方面是災后重建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一方面是花巨資去興建這樣一個奢侈豪華的博物館。這多少讓人看來有些匪夷所思。23億,對于在剛剛遭受巨大地震災難之苦還不到一年,且過去也算是貧窮落后地區的北川,對于尚有數十萬人需要盡快得到照顧的北川人,這些錢如果用于恢復重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將能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如果現在要以犧牲整體民生基礎建設恢復進度,來大興土木去搞這樣的豪華工程,是否不該。這與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川縣政府,以110萬的高價購買“蘭德酷路澤”越野車豪華越野車事件一樣,都是一個不得人心之舉。
其二,博物館設計過于博大且偏離地震主題。
據了解,地震災害現場修建紀念場所在世界上也不乏先例。1995年1月17日,日本關西地區發生7.3級阪神大地震,地震震源位于瀨戶內海的淡路島北部。地震后,日本政府指定其為國家天然紀念物,并在此基礎上修建了北淡震災紀念公園。公園包括野島斷層保存館、體驗資料館、紀念之家、鎮魂碑以及風力發電站等等。其建設構造十分緊湊,占地面積并不大。北淡震災紀念公園建成后的頭幾年,每年參觀人數都達到270萬人左右,大大超過了館方30萬人的預期。1999年中國臺灣遭受大地震后,也向日本學習,在臺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校區遺址上,也建起了一座臺灣9.21地震博物館。而反觀北川博物館的設計思維,給人感覺既過于“博”和“大”,又偏離地震這一主題。設計中眾多的景觀、旅行、游覽、購物,給人的感覺倒像一個旅游休閑度假勝地。警示、教育意義不足,娛樂休閑氣氛有余。面對如此龐大的一個工程,難怪北川縣文化旅游局副局長林繼忠要特地解釋說:“23億元只是一個概念”,真正建設起來需要多少資金,恐怕誰心里都沒個數。
其三,經濟環境形勢不允許。
3月24日,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發表講話。他強調,09年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各地方、各部門要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這條主線,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規范行政權力運行,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實保障。從現在起到2010年底,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新建辦公樓,不得建設培訓中心、賓館、招待所等樓堂館所。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困局之下,國家號召全體國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地克服困難。如今,一方面國家有規定不得新建樓堂館所,一方面北川要置民生問題于不顧去建一個偏離主題的新館所,有何道理可言?近日消息,原計劃耗資200億的浙江橫店異地重建圓明園工程確證流產,這對于北川方面來說,無疑是一個有益的提醒。建議北博的設計們不妨乘此找個機會出出國,到日本北淡走走,看看人家的震災紀念公園是如何建的。畢竟,白花花的23億鈔票,于你于我于北川于國家,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