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業主自費種樹卻惹打亂規劃之嫌(圖)
業主自費種樹卻惹打亂規劃之嫌 綠化部門:鼓勵但不提倡
業主自費買來草皮進行綠化
滬上最大小區??上海康城正在掀起一輪植樹的高潮,不同的是,栽種樹苗的所有費用都是由小區業主自掏腰包解決。據了解,這場“拯救綠樹、裝扮家園”的行動,吸引了30多位業主無私地付出了3萬余元,有的熱心人不惜花掉半個月的薪水購樹,有的業主更是直接為此投入上萬元。這些業主利用休息時間,駕車往返于小區和農田之間運送樹苗、發動全家老小提著水桶進行澆灌……
然而,記者從市綠化部門了解到,業主如此大規模自費在小區植樹的舉動,在上海尚屬首次,這種意識值得鼓勵,但自行綠化的行為有可能會打亂小區的規劃和綠化整體性,因此并不提倡。

30多業主自費植樹百余株
閔行區上海康城小區北面有個莘北村,一位私人老板幾年前在這里承包了一片樹林,種植了大批的白玉蘭、香樟等樹木,共達12000株。由于這片樹林所在的農田即將被開發,這些樹木很可能遭遇被砍伐的命運。“我們要拯救這些樹!”三期業主楊其昌得知這一消息后,頓時萌生了拯救樹木的念頭,當天他將此消息告知小區部分業主,發出購買樹木的號召。
巧合的是,康城小區三期綠化由于種種原因尚未移交物業,業主對綠化的布置感到不滿意,“何不將這些樹栽種在小區里,美化我們的家園呢?”業主希望借助這次拯救樹苗的行動,將小區裝扮一番。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種樹行動很快在小區掀起了空前的熱潮。短短幾天時間,參與購樹行動的業主就達30多人,在小區內栽種樹木多達百余株,累計花費3萬余元。“我一口氣就買了32株,此外還買了200多平方米的草皮,雇了十幾名工人,花3天時間才將這些樹種下。”業主楊其昌告訴記者,光是買樹、買草皮以及請工人就花了近萬元。家住江山道5號的崔立明是此次種樹活動的積極響應者之一,他每月收入2000元,但一下子購買了40株樹,花掉半個多月的工資,但他打心眼里認為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意識可貴,行為欠妥
由于康城小區三期綠化先天不足,目前開發商尚未將綠化移交小區物業,對于業主自行在小區種樹的舉動,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贊許,“業主的想法是好的!理應支持。”不過他也擔心,業主一旦跟風種樹,勢必會導致局面混亂,打亂小區綠化規劃布局。部分業主也擔心這批樹木的最終命運。
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的吳英俊表示,這種較大規模的小區業主自發植樹行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在上海還是第一次。因為小區的綠化并不是業主的責任,并且購買樹木花費較大,大多數業主不愿意花這筆錢。
不過,對于業主的這種行為,吳英俊并不提倡,因為小區的綠化具有規劃性和整體性,業主的自發植樹行為可能會破壞小區原先的綠化效果。如果該植樹行為是經過業委會和物業管理部門同意,符合大多數業主利益,則無可厚非。對于種樹的行為,目前尚無相關的禁止性法律規定。
業內人士建議,業主可采取對樹木認領的方式,或是聯系綠化部門尋求支持,甚至綠化部門應當對業主種樹行為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如為業主尋找栽種樹木的地方等,以此緩解小區種樹與相關規劃之間的沖突。
上海行政學院社會學教研部何海兵副教授表示,業主的這種意識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持,目前上海社區業主對社區共同體的認同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小區綠化是居民實現社區共同體意識的最有效途徑,然而這種個性化發展的前提是對多數業主有利的,以求社區的和諧發展。[對話業主]
美化家園理應獲支持
康城業主自發護綠種綠的行為和場面令人動容,然而這場行動的進展似乎并未如業主事先所預想的那樣順利。
據了解,有業主此前將種樹的想法與物業相關負責人做過溝通,然而物業考慮到自行種樹存在打亂小區綠化規劃的問題,便提出讓業主先向業委會遞交申請。崔立明告訴記者,像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小區業委會和物業都應當給予支持。至于涉及到規劃問題,物業可以引導業主如何規范操作,而不是將業主的善意想法完全抹殺。不過,為了完善程序,楊其昌還是于近日將業主自發種樹的想法正式向小區業委會提出了申請。
記者:作為業主買樹栽種在小區,不覺得吃虧嗎?楊其昌:我住在小區三期已經2年了,我只希望美化我們的家園。記者:這么多的樹種在小區,就不擔心違反相關部門的規定么?楊其昌:畢竟樹木已經被搬運到小區,如果再找不到地方種植,很可能會死掉。記者:樹木日后成長所需的費用,由誰來承擔?每日澆水由誰負責?楊其昌:我們自己愿意做。記者:樹木一旦長大,是否會影響部分居民家的采光?楊其昌:業主選擇種樹的地點并不在距離住戶家較近的地方,而多數分布在馬路一側。目前,三期的綠化缺失嚴重,并不是密集狀態。記者:種樹之前沒向業委會申請,一旦遭遇部分業主反對怎么辦?崔立明:這種事情不會有人反對吧,不管怎樣,業主種樹的初衷是好的,業委會可以提出召開業主大會,一旦多數業主反對,可以尊重多數業主意見。
編輯:Aggie